|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页 |
| 1.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惫义 | 第10-11页 |
| ·我国家养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11-12页 |
|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原理和方法 | 第12-14页 |
| 2. 畜禽品种资源保护 | 第14-15页 |
| ·随机保种理论 | 第14-15页 |
| ·系统保种理论 | 第15页 |
| 3. 中国绵羊品种资源的概况 | 第15-17页 |
| ·中国绵羊起源的多样性 | 第15-16页 |
| ·中国绵羊生态类型多样化 | 第16-17页 |
| ·中国绵羊生产类型多样化 | 第17页 |
| 4. 中国绵羊核心种质 | 第17-22页 |
| ·核心种质的概念及特征 | 第17页 |
| ·核心种质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构建核心种质的理论依据 | 第18-19页 |
| ·构建时对不同数据的利用 | 第19-20页 |
| ·取样策略和取样比例 | 第20页 |
| ·对核心样本遗传多样性的符合性检验 | 第20-21页 |
| ·中国绵羊核心种质构建的步骤 | 第21页 |
| ·构建核心种质的愈义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30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 第22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 ·主要药品 | 第23页 |
| ·试剂配制 | 第23-24页 |
| ·PCR所用的引物 | 第24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4-30页 |
| ·耳组织 DNA的提取方法 | 第24页 |
| ·血液 DNA的提取方法 | 第24-25页 |
| ·DNA纯度和浓度的检测 | 第25页 |
| ·DNA扩增 | 第25-26页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6页 |
| ·统计分析 | 第26-29页 |
| ·试验流程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0-45页 |
| 1 中国绵羊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 | 第30-32页 |
| ·形态学数据分析 | 第30页 |
| ·生态指标分析 | 第30-31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31页 |
| ·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 | 第31-32页 |
| 2. 六个绵羊品种遗传结构分析及次级核心种质的构建 | 第32-45页 |
| ·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 第32页 |
| ·PCR扩增结果 | 第32-33页 |
|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 第33页 |
| ·六个绵羊品种的等位基因分析 | 第33-35页 |
| ·六个绵羊品种的多态信息含量 | 第35-36页 |
| ·六个绵羊品种杂合度分析 | 第36-37页 |
| ·六个品种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析 | 第37-38页 |
| ·六个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 | 第38-41页 |
| ·六个绵羊品种的遗传分化分析 | 第41-42页 |
| ·次级核心种质的构建 | 第42-43页 |
| ·次级核心种质代表性检验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45-48页 |
| 1. 核心种质对数据的利用 | 第45页 |
| 2. 核心种质的构建 | 第45-46页 |
| 3. 初选核心种质代表性分析 | 第46页 |
| 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1.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 2. 创新点及存在问题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 附录 | 第54-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