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30页 |
| ·淀粉及其结构 | 第10-13页 |
| ·淀粉的化学组成 | 第11页 |
| ·淀粉的结构 | 第11-13页 |
| ·氧化淀粉及其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 第13-22页 |
| ·氧化淀粉的机理 | 第15-17页 |
| ·氧化淀粉的性质与应用 | 第17-18页 |
| ·淀粉氧化的工艺条件 | 第18-20页 |
| ·氧化淀粉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 ·光散射技术在高分子溶液和凝胶方面的应用 | 第22-28页 |
| ·光散射简介 | 第22-23页 |
| ·基本原理 | 第23-26页 |
| ·光散射技术的应用 | 第26-28页 |
|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8-30页 |
| 第2章 几种福建产植物淀粉理化性质的比较 | 第30-38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 ·主要原料、试剂和仪器 | 第30页 |
| ·淀粉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30页 |
| ·淀粉颗粒结构的分析 | 第30-31页 |
| ·淀粉的重均分子量和旋转半径的测定 | 第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 ·淀粉的理化性质比较 | 第31-32页 |
| ·淀粉颗粒结构的比较 | 第32-34页 |
| ·淀粉的重均分子量和旋转半径的测定 | 第34-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3章 芭蕉芋淀粉的催化氧化 | 第38-44页 |
|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38页 |
| ·氧化淀粉制备 | 第38页 |
| ·次氯酸钠试剂有效氯的测定 | 第38-39页 |
| ·羧基含量的测定 | 第39页 |
| ·羰基含量的测定 | 第39页 |
| ·氧化淀粉粘度的测定 | 第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 ·无催化氧化时氧化条件对淀粉中羧基、羰基含量及粘度的影响 | 第39-41页 |
| ·催化剂对淀粉中羧基、羰基含量及粘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催化氧化对木薯淀粉组分和结构的影响 | 第44-54页 |
|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 ·主要原料、试剂和仪器 | 第44页 |
| ·氧化淀粉的制备 | 第44页 |
| ·氧化淀粉的绝对分子质量、旋转半径及其质量分布的测定 | 第44页 |
| ·氧化淀粉羧基和羰基含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 ·催化氧化对淀粉分子组分的影响 | 第45-47页 |
| ·催化氧化对氧化淀粉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 第47-53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5章 催化氧化制备快干型淀粉胶粘剂 | 第54-64页 |
|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 ·主要原料、试剂和仪器 | 第54页 |
| ·氧化淀粉胶粘剂的制备 | 第54页 |
| ·粘度的测定 | 第54页 |
| ·干燥速度的测定 | 第54-55页 |
| ·粘接强度的测定 | 第5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 ·催化氧化淀粉胶的制备条件 | 第55-59页 |
| ·氧化淀粉胶性能的比较 | 第59-61页 |
| ·不同品种淀粉胶性能的对比 | 第61-62页 |
| ·贮存时间和环境对氧化淀粉胶粘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个人简历 | 第74-75页 |
|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