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6页
第一章 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历史发展特征述略第16-26页
 第一节 古典形态小说创作理论第16-18页
 第二节 近代形态小说创作理论第18-20页
 第三节 现代形态小说创作理论第20-23页
 第四节 二十世纪末当代形态小说创作理论第23-26页
第二章 世纪末小说创作理论的建构第26-81页
 第一节 小说创作理论:政治性·认识性·审美性·文本性·文化性第26-36页
 第二节 故事理论第36-43页
 第三节 小说叙事理论第43-56页
 第四节 小说语言理论第56-65页
 第五节 小说结构理论第65-72页
 第六节 小说创作心理理论第72-81页
第三章 世纪末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关系发展第81-96页
 第一节 压力下的修复阶段(1980~1984)第82-85页
 第二节 发展中的分裂阶段(1985~1989)第85-89页
 第三节 沉寂中的变异阶段(1989~1992)第89-92页
 第四节 喧哗中的深化阶段(1993~1999)第92-96页
第四章 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关系类型第96-113页
 第一节 小说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关系类型第96-101页
 第二节 小说创作理论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及其途径第101-106页
 第三节 小说创作理论影响的有限性第106-113页
第五章 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关系的个案研究第113-183页
 第一节 王蒙:理论与创作的先行者第113-121页
 第二节 刘庆邦:“以小见心”的短篇小说创作理论与实践第121-130页
 第三节 王朔:通俗小说的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第130-142页
 第四节 莫言:“气味”的追求第142-154页
 第五节 韩少功:俳徊于诗情和哲理之间第154-164页
 第六节 贾平凹:矛盾挣扎中的不懈追求第164-173页
 第七节 王安忆:实践的理论与理论的实践第173-183页
第六章 图像时代小说创作理论的未来第183-191页
注释第191-20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04-207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207-208页
后记第208页

论文共2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冯友兰“天地境界”新解--“天地境界”不能直接等同于“审美境界”
下一篇:基于CCM反激开关变换器的高效低输出电压直流电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