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绪论 | 第8-11页 |
二、征税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及启示 | 第11-18页 |
(一) 亚当.斯密的税收理论和后续理论内容及相关启示 | 第11-13页 |
1. 亚当.斯密的税收理论和后续理论的内容 | 第11-12页 |
2. 亚当.斯密的税收理论和后续理论带来的启示 | 第12-13页 |
(二)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相关启示 | 第13-15页 |
1.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容 | 第13-14页 |
2. "新公共管理"理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第14-15页 |
(三) 西方理论的蓬勃发展及相关启示 | 第15-16页 |
1. 西方多元化税收理论的蓬勃发展 | 第15页 |
2. 西方多元化税收理论发展的相关启示 | 第15-16页 |
(四) 我国税收理论发展及相关启示 | 第16-18页 |
1. 我国税收理论的发展 | 第16页 |
2. 我国税收理论发展的相关启示 | 第16-18页 |
三、我国控制征税成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18-21页 |
(一) 征税成本的有效控制能够增加政府收入 | 第18页 |
(二) 征税成本的有效控制有助于促进廉洁、高效的税务系统建设 | 第18-19页 |
(三) 征税成本的有效控制有助于减少税收对经济的扭曲,提高纳税遵从度 | 第19-20页 |
(四) 征税成本的有效控制有助于提高征纳税人的综合素质,改善税收环境 | 第20-21页 |
四、我国征税成本的管理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1-24页 |
(一) 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征管效率停滞不前 | 第21-22页 |
(二) 税务机构的设置和组成方式缺乏合理性,导致征管资源浪费 | 第22页 |
(三) 国地税功能结构不同,发展的重视程度也不同,造成两个系统在征收效率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 | 第22页 |
(四) 客观存在的地域差别、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征管效率存在差距 | 第22-24页 |
五、影响征税成本的因素 | 第24-37页 |
(一) 税收制度因素 | 第24-26页 |
1. 现行税收制度过于复杂 | 第24-25页 |
2. 税种构成存在缺陷 | 第25-26页 |
3. 税收制度设计不严谨 | 第26页 |
(二) 税收征管因素 | 第26-29页 |
1. 税收征管制度不尽合理,征管模式僵化 | 第26-27页 |
2. 征管方式、手段落后,与现代化征管要求存在差距 | 第27-28页 |
3. 机构和人员配置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效使用 | 第28页 |
4. 税务人员素质不高,税务职业培训力量不足,进人渠道存在很大的问题 | 第28-29页 |
(三) 法制因素 | 第29-31页 |
1. 税收立法影响 | 第30-31页 |
2. 税收相关政策的出台联系性不强,变化过于频繁 | 第31页 |
3. 对于税收法律的解释途径存在缺陷 | 第31页 |
4. 税收征管过程中存有执法不正,税负不公的现象 | 第31页 |
(四) 税收环境的影响 | 第31-34页 |
1. 生产力水平不高,税源分散 | 第32页 |
2. 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纳税遵从成本偏高 | 第32-33页 |
3. 税务系统内部征管人员税收成本意识淡薄,缺乏税收经营理念 | 第33页 |
4. 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相关部门相互支持、配合少 | 第33-34页 |
(五) 税收服务体系的健全程度较低 | 第34-35页 |
1. 我国的税务代理行业发展缓慢,健全程度较低 | 第34-35页 |
2. 税务代理的管理比较薄弱,行业的秩序也比较混乱 | 第35页 |
(六) 科学技术、信息化因素 | 第35-37页 |
六、控制我国税收征税成本的主要思路 | 第37-49页 |
(一) 征税成本控制的国外经验借鉴 | 第37-39页 |
1. 强调征税成本理念,优化成本结构 | 第37页 |
2. 简化税制,完善税法 | 第37-38页 |
3. 改革税收征管,提高征管效益 | 第38-39页 |
(二) 控制征税成本的主要对策 | 第39-46页 |
1. 增强征税成本控制意识 | 第39-40页 |
2. 建立简便的、合理的税收制度 | 第40-41页 |
3. 建立科学的税收成本核算制度、税收成本目标管理制度和征税成本考评机制 | 第41-43页 |
4. 加强税收征管创新,坚持科技兴税不动摇 | 第43-44页 |
5. 优化税务机关的机构设置 | 第44-45页 |
6. 严控进人渠道,提高税务人员素质 | 第45-46页 |
(三) 云南省P区地方税务局控制税收征管成本实例 | 第46-49页 |
1. 积极开展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办税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 第46页 |
2. 以"税银一体化"税收管理模式为重点,开启了多元化纳税申报服务方式 | 第46-47页 |
3. 构建P区地税网站 | 第47页 |
4. 以优化办税服务厅功能为突破口,强化纳税人自主纳税方式申报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