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0 引言 | 第8-12页 |
| ·什么是社会建构主义 | 第8-9页 |
| ·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研究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的方法和意义 | 第10-12页 |
| 1 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的产生与发展 | 第12-22页 |
| ·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形成的背景 | 第12-14页 |
| ·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的理论渊源 | 第14-19页 |
| ·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的发展阶段 | 第19-22页 |
| ·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的第一次转向—对科学的研究从宏观转向微观 | 第19-20页 |
| ·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的第二次转向—由强纲领转向有限论 | 第20-22页 |
| 2 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的基本观点 | 第22-32页 |
| ·建构科学 | 第22-25页 |
| ·宏观利益分析模型 | 第23页 |
| ·微观田野调查 | 第23-24页 |
| ·微观科学人类学观察 | 第24-25页 |
| ·经验的方法 | 第25-28页 |
| ·因果分析法 | 第26页 |
| ·文本话语分析法 | 第26-27页 |
| ·认知文化 | 第27-28页 |
| ·行动者网络 | 第28页 |
| ·相对主义 | 第28-32页 |
| ·认识论相对主义 | 第29-30页 |
| ·社会学相对主义 | 第30-32页 |
| 3 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评析 | 第32-49页 |
| ·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与科学哲学其他派别科学观之比较 | 第32-39页 |
| ·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与正统科学观之比较 | 第32-35页 |
| ·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与历史主义科学观之比较 | 第35-37页 |
| ·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与后现代主义科学观之比较 | 第37-39页 |
| ·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的特点和缺陷 | 第39-47页 |
| ·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的影响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