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膜生物反应器的特点与分类 | 第11-14页 |
·膜生物反应器的特点 | 第11-12页 |
·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 | 第12-14页 |
·水环境中氮的形态与来源 | 第14-18页 |
·水环境中氮的形态与转化 | 第14-16页 |
·水环境中氮的来源 | 第16-18页 |
·水环境中氮污染的危害性 | 第18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废水生物脱氮理论与技术 | 第20-39页 |
·概述 | 第20页 |
·传统生物脱氮机理 | 第20-24页 |
·氨化反应 | 第21页 |
·硝化反应 | 第21-23页 |
·反硝化反应 | 第23-24页 |
·生物脱氮其它理论 | 第24-31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 | 第24-28页 |
·短程硝化-反硝化 | 第28-30页 |
·厌氧氨生物氧化 | 第30-31页 |
·传统废水生物脱氮工艺 | 第31-34页 |
·MBR脱氮工艺 | 第34-39页 |
·MBR脱氮工艺类型及其处理效果 | 第34-36页 |
·MBR脱氮工艺中的同时硝化反硝化及短程反硝化现象 | 第36-37页 |
·MBR脱氮展望 | 第37-39页 |
第三章 试验方法与材料 | 第39-44页 |
·试验方案 | 第39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污泥的培养 | 第39页 |
·运行条件的影响试验 | 第39页 |
·膜生物反应器中同步硝化反硝化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 第39页 |
·试验流程 | 第39-40页 |
·试验装置 | 第40-42页 |
·原水水质 | 第42页 |
·分析项目与方法 | 第42页 |
·水样的处理和保存 | 第42页 |
·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42页 |
·接种污泥及实验的启动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实验研究 | 第44-60页 |
·实验结果 | 第44-48页 |
·活性污泥系统下的实验结果 | 第44-46页 |
·膜生物反应器的实验结果 | 第46-48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因素研究 | 第48-58页 |
·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 | 第49-54页 |
·C/N比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 | 第54-56页 |
·F/M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 | 第56-57页 |
·pH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机制和影响因子探讨 | 第60-71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机制的研究 | 第60-61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子 | 第61-69页 |
·DO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机制的作用 | 第61-64页 |
·C/N比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机制的作用 | 第64-66页 |
·F/M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机制的作用 | 第66-67页 |
·pH值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机制的作用 | 第67-68页 |
·温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机制的作用 | 第68页 |
·其他因素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机制的作用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动力学模型初探 | 第71-78页 |
·前言 | 第71页 |
·硝化反应基础动力学 | 第71-72页 |
·反硝化反应基础动力学 | 第72-74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推导 | 第74-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 膜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经济分析 | 第78-86页 |
·MBR工艺的设计方法 | 第78-82页 |
·反应器的设计 | 第78-80页 |
·膜组件的设计 | 第80页 |
·曝气装置设计方法 | 第80-81页 |
·泵系统的选择与计算方法 | 第81页 |
·污泥负荷、体积负荷较核方法 | 第81-82页 |
·其他 | 第82页 |
·MBR工艺的经济分析 | 第82-86页 |
·膜生物反应器费用分析 | 第82-83页 |
·膜生物反应器费用举例 | 第83-86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6-89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建议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