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裂隙粘土成因及水利工程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0 前言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裂隙粘土的由来 | 第12-13页 |
1 山东省裂隙粘土沉积区的微地貌特征 | 第13-16页 |
2 山东省裂隙粘土沉积分区及成因研究 | 第16-29页 |
·鲁西南冲积平原沉积区 | 第16-19页 |
·鲁北冲积平原沉积区 | 第19-21页 |
·山前冲洪积平原与黄河冲积平原交接洼地沉积区 | 第21-25页 |
·山前冲洪积平原与鲁西南冲积平原交接洼地沉积亚区 | 第23-24页 |
·山前冲洪积平原与鲁西北冲积平原交接洼地沉积亚区 | 第24-25页 |
·黄河三角洲沉积区 | 第25-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3 山东省裂隙粘土矿物成分及物源分析 | 第29-41页 |
·矿物成分及结构 | 第29-32页 |
·粗矿物 | 第29页 |
·粘土矿物 | 第29-32页 |
·物源分析 | 第32-41页 |
·物源之一黄土 | 第32-33页 |
·物源之二黄土中的古土壤 | 第33-35页 |
·物源之三三趾马红土 | 第35-41页 |
4 裂隙粘土的基本性质 | 第41-50页 |
·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 第41-45页 |
·颗粒组成 | 第45-47页 |
·裂隙结构 | 第47-50页 |
5 山东省裂隙粘土的特殊性质 | 第50-61页 |
·透水性 | 第50-51页 |
·分散性 | 第51-56页 |
·土块试验 | 第52-53页 |
·针孔试验 | 第53-54页 |
·双比重计试验 | 第54-55页 |
·孔隙水可溶盐试验 | 第55-56页 |
·膨胀性 | 第56-58页 |
·软弱性 | 第58-59页 |
·不易压实性 | 第59-61页 |
6 裂隙粘土渗透稳定问题 | 第61-71页 |
·裂隙粘土渗透变形型式 | 第61-63页 |
·裂隙粘土的允许比降 | 第63-71页 |
·室内试验 | 第63-66页 |
·野外试验 | 第66-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7 裂隙粘土勘察 | 第71-74页 |
·勘察手段及内容 | 第71-72页 |
·试样采取 | 第72-73页 |
·土工试验 | 第73-74页 |
8 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 | 第74-87页 |
·渗漏及渗透变形 | 第74-76页 |
·丁庄水库 | 第74-75页 |
·鹊山水库沉沙条渠 | 第75-76页 |
·地基处理 | 第76-80页 |
·软土坝基施工处理 | 第76-77页 |
·坝基碾压产生液化段的施工处理 | 第77-78页 |
·坝体塌滑问题 | 第78-79页 |
·建筑物地基处理 | 第79-80页 |
·筑堤坝材料 | 第80-87页 |
·碾压试验参数的确定 | 第81-82页 |
·混合料试验 | 第82-86页 |
·采用裂隙粘土包边护坡方案的可行性探讨 | 第86-87页 |
9 坝基防渗技术研究 | 第87-94页 |
·悬挂式垂直铺塑 | 第88-89页 |
·库区素土翻压 | 第89-90页 |
·库区水平铺塑 | 第90-91页 |
·采用HEC固化土层防渗 | 第91页 |
·采用砖截渗墙防渗 | 第91-94页 |
10 结论 | 第94-99页 |
·裂隙粘土的定义 | 第94页 |
·主要结论及创新论点 | 第94-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