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塘技术处理桩西采油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独创声明 | 第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0.前言 | 第9-10页 |
1.氧化塘内微生物调查 | 第10-13页 |
2.芦苇对生化降解的影响研究及溶解氧分布状况 | 第13-20页 |
·塘内芦苇对生化降解的影响 | 第13-18页 |
·氧化塘内溶解氧的分布 | 第18-20页 |
3.桩西联采油废水生化处理动力学研究 | 第20-33页 |
·动力学实验 | 第20-27页 |
·COD降解动力学关系的求取 | 第27-31页 |
·挥发酚降解动力学关系的求取 | 第31页 |
·COD和挥发酚降解动力学讨论 | 第31-33页 |
4.氧化塘的逗留时间分布实验研究 | 第33-42页 |
·逗留时间分布实验基本条件的选择 | 第33-34页 |
·逗留时间分布实验结果 | 第34-40页 |
·氧化塘逗留时间分布试验结果讨论 | 第40-42页 |
5.氧化塘去除COD的数学模型研究 | 第42-49页 |
·桩西联氧化塘模型结构 | 第42-44页 |
·桩西联采油废水处理氧化塘计算结果 | 第44-47页 |
·桩西联采油废水氧化塘模型在设计上的应用 | 第47-48页 |
·模型应用预测 | 第48-49页 |
6.氧化塘去除污染物的规律和机理分析讨论 | 第49-56页 |
·COD的去除 | 第49-50页 |
·挥发酚去除 | 第50页 |
·硫化物去除 | 第50页 |
·石油类去除 | 第50-51页 |
·氨氮去除 | 第51页 |
·溶解氧平衡 | 第51-54页 |
·桩西联氧化塘的负荷能力 | 第54-55页 |
·桩西联氧化塘的营养需求 | 第55页 |
·提高桩西联氧化塘废水处理能力的途径 | 第55-56页 |
7.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