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加密与解密论文

图像逆半调及硬拷贝数字水印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半调技术的起源与发展第10-12页
     ·模拟半调第10-11页
     ·数字半调第11-12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逆半调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页
     ·硬拷贝数字水印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逆半调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页
     ·硬拷贝数字水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第15-17页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17-18页
第二章 数字半调技术第18-34页
   ·数字半调的基本原理第18页
   ·数字半调的相关理论基础第18-24页
     ·人眼视觉系统模型第18-20页
     ·打印机模型第20-21页
     ·色彩空间第21-24页
   ·数字半调技术的分类第24-25页
     ·按加网方式第25页
     ·按运算方式第25页
   ·数字半调的典型方法第25-33页
     ·灰度半调的典型方法第25-28页
     ·彩色图像半调的典型方法第28-30页
     ·典型半调方法的图像举例第30-33页
   ·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误差分散逆半调及硬拷贝数字水印技术简介第34-52页
   ·误差分散半调图像的特性分析第34-37页
     ·空域特性第34-35页
     ·频域特性第35-37页
   ·逆半调技术的原理及现有算法第37-42页
     ·逆半调技术的原理和分类第37-38页
     ·逆半调技术的难点第38页
     ·现有逆半调方法第38-42页
   ·硬拷贝数字水印技术的原理及现有算法第42-49页
     ·硬拷贝数字水印的原理及分类第42-43页
     ·硬拷贝数字水印的特殊性第43-44页
     ·现有硬拷贝数字水印方法第44-49页
   ·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第49-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彩色半调图像的边缘检测方法研究第52-60页
   ·引言第52页
   ·边缘检测方法的回顾及分析第52-53页
   ·颜色通道相关性的去除及灰度图像的构造第53-56页
     ·K-L变换第54页
     ·灰度图像的构造第54-56页
   ·多尺度检测模板的构造第56-57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7-58页
   ·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灰度误差分散逆半调技术研究第60-80页
   ·基于最大后验概率的逆半调改进算法第60-64页
     ·算法设计第60页
     ·算法实现第60-63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3-64页
   ·有效抑制黑区域噪声的逆半调算法第64-71页
     ·问题的提出第65页
     ·基于人眼视觉系统的逆半调算法第65-68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8-71页
   ·一种自适应误差分散逆半调算法第71-78页
     ·HDHK噪声特性分析第71-72页
     ·基于L金字塔的逆半调算法基础第72-73页
     ·基于L金字塔的逆半调算法设计第73-75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5-78页
   ·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矢量误差分散逆半调技术研究第80-88页
   ·引言第80页
   ·彩色逆半调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第80-81页
     ·颜色相似度第80-81页
     ·杂色直方图第81页
   ·基于矩阵增益模型的矢量逆半调算法第81-86页
     ·算法思想第82-83页
     ·算法实现第83-85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5-86页
   ·小结第86-88页
第七章 硬拷贝数字水印技术研究第88-120页
   ·基于视觉特性的半调图像水印算法第88-98页
     ·半调图像水印算法基础第88-91页
     ·半调图像水印算法第91-93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3-98页
   ·基于变阈值量化误差分散的半调水印算法第98-104页
     ·打印-扫描过程对图像的影响第98-99页
     ·半调图像水印算法第99-10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1-104页
   ·一种彩色半调的空域自适应水印算法第104-108页
     ·算法思想第105-106页
     ·水印的嵌入和提取第106-107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7-108页
   ·基于极性调制的硬拷贝数字水印算法第108-117页
     ·算法思想第108页
     ·预备知识第108-111页
     ·算法实现第111-113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13-117页
   ·小结第117-120页
附录A第120-122页
附录B第122-126页
附录C第126-130页
总结与展望第130-134页
致谢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4页
博士期间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44-146页
 一、发表论文情况第144-145页
 二、参加科研情况第145页
 三、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第145-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濮凹陷盐湖盆地油气成藏规律及预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