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48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聚合物的共混与增容 | 第17-20页 |
·原位增容技术(反应性增容) | 第18页 |
·反应性增容机理 | 第18-20页 |
·原位聚合技术 | 第20-21页 |
·原位聚合技术在分子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 第20页 |
·原位聚合技术在互穿网络共混物中的应用 | 第20页 |
·原位聚合技术在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原位聚合技术在其它共混物制备方面的应用 | 第21页 |
·影响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因素 | 第21-25页 |
·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热力学控制方法 | 第21-22页 |
·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动力学控制方法 | 第22-24页 |
·熔融共混过程中流动参数对共混物相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24-25页 |
·原位聚合/原位增容方法在共混物制备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原位增容/原位聚合过程 | 第25-27页 |
·原位聚合/原位增容过程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发展 | 第27页 |
·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构造纳米结构共混物 | 第27-32页 |
·多相高分子体系中结晶聚合物在受限条件下的结晶行为 | 第32-34页 |
·嵌段共聚物及与均聚物共混物的受限结晶 | 第32-33页 |
·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分散相的受限结晶 | 第33-34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8页 |
第二章 PPO/PA6纳米共混物的制备及形态结构研究 | 第48-74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49-50页 |
·大分子活化剂PPO-g-MPAA的合成 | 第50页 |
·PPO/PA6共混物的制备 | 第50页 |
·表征 | 第50-51页 |
·元素分析 | 第50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FTIR) | 第50-51页 |
·~1H、~(13)C核磁共振分析(NMR) | 第51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相形态观察(SEM) | 第51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相形态观察(TEM) | 第51页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51页 |
·PA6分子量的测定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69页 |
·溶液接枝法制备PPO-g-MPAA大分子活化剂及结构表征 | 第51-59页 |
·PPO-g-MPAA大分子活化剂接枝率的测定 | 第59页 |
·溶液接枝法对MPAA接枝率的影响因素 | 第59-61页 |
·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MPAA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CL在共混体系中的原位聚合与原位增容反应 | 第61-65页 |
·共混物的相形态结构研究 | 第65-68页 |
·显微观察共混物的相形态结构 | 第65-67页 |
·共混物相形态的影响因素及共混机理探讨 | 第67-68页 |
·共混物的熔融和结晶行为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第三章 PPO/PS/PA6纳米共混物的制备与形态结构研究 | 第74-91页 |
·引言 | 第74-75页 |
·实验部分 | 第75-77页 |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75页 |
·制备及表征 | 第75-77页 |
·大分子活化剂PS-MMA的合成 | 第75页 |
·PPO/PS/PA6共混物的制备 | 第75页 |
·SEM相形态观察 | 第75-76页 |
·TEM相形态观察 | 第76页 |
·NMR分析 | 第76页 |
·FTIR测定 | 第76页 |
·DSC测定 | 第76-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7页 |
·本体共聚法制备大分子活化剂PS-MMA | 第77-79页 |
·PS-MMA与PPO相容性研究 | 第79-80页 |
·CL在PS-MMA中的原位聚合与原位增容 | 第80-83页 |
·共混物的相形态结构 | 第83-85页 |
·共混物的熔融和结晶行为 | 第85-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第四章 原位聚合/原位增容法制备PPO/PA6共混物的动力学研究 | 第91-107页 |
·引言 | 第91-93页 |
·实验部分 | 第93-94页 |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93页 |
·CL的聚合动力学 | 第93-9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4-103页 |
·CL/NaH/BDI/PPO体系中CL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 第94-97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94-95页 |
·PPO含量的影响 | 第95-96页 |
·小分子活化剂(BDI)用量对CL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 第96-97页 |
·催化剂NaH对CL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 第97页 |
·CL/NaH/BDI/PPO-g-MMA体系中CL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 第97-102页 |
·大分子活化剂(PPO-g-MPAA)对CL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 第98-100页 |
·大分子活化剂(PPO-g-MPAA)对PA6分子量的影响 | 第100页 |
·原位聚合反应与原位增容反应的竞争 | 第100-102页 |
·CL/NaH/BDI/PPO-g-MMA体系相形态结构的演化 | 第102-103页 |
·原位聚合/原位增容共混体系机理的探讨 | 第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第五章 受限条件下PA6结晶动力学的研究 | 第107-122页 |
·引言 | 第107-108页 |
·实验部分 | 第108页 |
·原料与制备 | 第108页 |
·分析测试 | 第108页 |
·DSC分析 | 第108页 |
·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WAXD) | 第10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9页 |
·平衡熔点 | 第109页 |
·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 第109-111页 |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 第111-118页 |
·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 | 第118-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2页 |
第六章 微相分离构造PS-b-PEO/PPO纳米共混物及相形态研究 | 第122-141页 |
·引言 | 第122页 |
·实验部分 | 第122-124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122-123页 |
·表征 | 第123-124页 |
·FTIR测定 | 第123页 |
·~1H、~(13)CNMR分析 | 第123页 |
·原子力显微镜相形态观察(AFM) | 第123页 |
·SEM相形态观察 | 第123-124页 |
·TEM相形态观察 | 第124页 |
·大分子引发剂MPEG-Br的合成 | 第124页 |
·PS-b-PEO两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 第124页 |
·PS-b-PEO/PPO共混物的制备 | 第1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4-137页 |
·大分子引发剂(MPEO-Br)的合成与表征 | 第124-127页 |
·PS-b-PEO两嵌段共聚物的制各与表征 | 第127-128页 |
·PS-b-PEO嵌段共聚物及其与PPO共混物的相形态研究 | 第128-137页 |
·PS-b-PEO两嵌段共聚物的相形态结构 | 第129-132页 |
·PS-b-PEO/PPO共混物的相形态结构 | 第132-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1页 |
第七章 PS-b-PEO/PPO纳米共混物结晶行为 | 第141-161页 |
·引言 | 第141-142页 |
·实验部分 | 第142-143页 |
·原料与制备 | 第142页 |
·DSC分析 | 第142页 |
·热台偏光显微镜分析(POM) | 第142-143页 |
·WAXD分析 | 第1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43-157页 |
·热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143-144页 |
·DSC研究PEO结晶行为 | 第144-157页 |
·PEO微区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 第145-147页 |
·PEO球晶径向生长速率 | 第147-151页 |
·PEO微区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 第151-157页 |
·本章小结 | 第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1页 |
全文总结 | 第161-16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论文 | 第163-164页 |
致谢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