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1.风蚀发生机理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 第11-20页 |
1.1 风蚀发生机理 | 第11-12页 |
1.2 风蚀防治技术 | 第12-13页 |
1.3 风蚀控制原则 | 第13-14页 |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 第14-17页 |
1.5 保护性耕作的生态效应 | 第17-20页 |
1.5.1 减少风蚀与沙尘暴 | 第17页 |
1.5.2 减少径流和水蚀 | 第17-18页 |
1.5.3 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 第18-20页 |
2.研究区概况和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0页 |
2.2 实验材料和实验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2.2.1 保护性耕作生态效益实验方法和观测内容 | 第20-21页 |
2.2.2 地温观测方法 | 第21页 |
2.2.3 玉米群体光合及蒸腾速率的测定 | 第21-22页 |
2.2.4 土壤风蚀量实验方法和观测内容 | 第22-23页 |
3.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生理生态的影响 | 第23-30页 |
3.1 保护性耕作对玉米出苗率影响 | 第23页 |
3.2 保护性耕作对产量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 第23-25页 |
3.3 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生理方面的影响 | 第25-30页 |
3.3.1 玉米光合特性观察 | 第25页 |
3.3.2 不同处理对玉米光合和蒸腾的影响 | 第25-30页 |
4.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第30-43页 |
4.1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第30-32页 |
4.1.1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温度月变化的影响 | 第30-31页 |
4.1.2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影响 | 第31-32页 |
4.2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第32-42页 |
4.2.1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33-36页 |
4.2.1.1 保护性耕作对干旱期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4.2.1.2 保护性耕作对雨季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4.2.1.3 保护性耕作对稳定期起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2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储水量的影响 | 第36-42页 |
4.2.2.1 保护性耕作在干旱阶段储水量变化 | 第36-38页 |
4.2.2.2 保护性耕作在雨季阶段储水量变化 | 第38-39页 |
4.2.2.3 保护性耕作在稳定期储水量变化 | 第39页 |
4.2.2.4 保护性耕作在全生育期土壤储水量变化 | 第39-42页 |
4.3 保护性耕作的节水效应 | 第42-43页 |
5.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第43-54页 |
5.1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风蚀影响的研究 | 第43-47页 |
5.1.1 高度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 第43-44页 |
5.1.2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风蚀量的影响 | 第44-47页 |
5.2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第47-53页 |
5.2.1 不同种植模式土壤剖面含水量变化 | 第47-49页 |
5.2.2 不同种植模式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变化 | 第49页 |
5.2.3 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 | 第49-53页 |
5.3 林地对农田的胁迫效应 | 第53-54页 |
6.结论与讨论 | 第54-58页 |
6.1 风蚀研究结果 | 第54页 |
6.2 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生理生态方面的影响 | 第54-55页 |
6.2.1 保护性耕作对株高等方面的影响 | 第54-55页 |
6.2.2 保护性耕作对产量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 第55页 |
6.3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第55页 |
6.4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第55-56页 |
6.5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个人简介 | 第60-61页 |
导师简介 | 第61-63页 |
成果清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大田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