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1 植物生殖现象及多倍体的进化 | 第11-15页 |
·植物的双受精现象 | 第11-12页 |
·胚和胚乳的发育 | 第12-13页 |
·多倍体的进化 | 第13-15页 |
2 基因印记的发现及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基因印记的起源 | 第15-16页 |
·植物基因印记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植物基因印记的发现 | 第16-18页 |
·植物中的印记基因 | 第18-19页 |
·DNA甲基化对印记表达的调控 | 第19-21页 |
·组蛋白甲基化对印记表达的调控 | 第21-22页 |
·印记基因与倍性杂交的关系 | 第22页 |
·植物幼胚的基因印记研究 | 第22-23页 |
3 胚乳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23-24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26页 |
二、材料和方法 | 第26-3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水稻品种 | 第26页 |
·重要试剂和仪器 | 第26-2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7-38页 |
·田间杂交方法 | 第27-28页 |
·去雄方法 | 第27页 |
·授粉方式 | 第27-28页 |
·幼胚组织培养程序 | 第28-29页 |
·根尖染色体压片 | 第29页 |
·农艺性状调查 | 第29页 |
·总D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SSR分子标记分析 | 第30-32页 |
·PCR扩增 | 第31-32页 |
·电泳检测 | 第32页 |
·总RNA的提取及RT-PCR | 第32-35页 |
·叶片总RNA的提取及纯化步骤 | 第32-33页 |
·胚乳总RNA的提取及纯化步骤 | 第33-34页 |
·反转录步骤及RT-PCR | 第34-35页 |
·实时定量PCR | 第35-38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38-58页 |
1 2N与4N水稻正反交种子发育异常 | 第38-41页 |
2 幼胚拯救获得正常植株 | 第41-43页 |
3 SSR标记及倍性鉴定拯救后代真实性 | 第43-45页 |
4 胚拯救后代田间性状调查结果 | 第45-47页 |
5 胚拯救三倍体后代营养生长阶段不发生基因印记表达 | 第47-50页 |
6 胚乳发育相关调控基因表达分析 | 第50-58页 |
·MSI1在不同倍性胚乳中的表达情况 | 第51-52页 |
·DEK1在不同倍性胚乳中的表达情况 | 第52-53页 |
·BC家族基因在不同倍性胚乳中的表达情况 | 第53-55页 |
·GW2基因在不同倍性胚乳中的表达情况 | 第55-56页 |
·RFC3基因在不同倍性胚乳中的表达情况 | 第56-58页 |
四、讨论 | 第58-61页 |
1 印记基因表达与基因组剂量无直接相关 | 第58-59页 |
2 异倍性胚乳中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第59-60页 |
3 小结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