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 1.1 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8-13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4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1.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 2.1 试验地点和基本情况 | 第19页 |
| 2.2 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 2.3 试验测试的方法 | 第20-21页 |
| 2.4 试验测试的指标内容 | 第21页 |
| 2.5 气象资料的来源 | 第21页 |
| 2.6 试验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北疆农区麦田套种玉米生态区划 | 第22-33页 |
| 3.1 北疆农区农业自然条件 | 第22-24页 |
| 3.2 新疆小麦的生态区划 | 第24-27页 |
| 3.3 新疆玉米生态区划 | 第27-28页 |
| 3.4 北疆麦田套种生态区划 | 第28-30页 |
| 3.5 分区评述 | 第30-31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麦田套种方式、套种期、品种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 第33-43页 |
| 4.1 生育性状 | 第33-35页 |
| 4.2 产量分析 | 第35-39页 |
| 4.3 干物质和含水70%鲜重产量 | 第39-40页 |
| 4.4 不同处理穗分化进程与植株性状 | 第40-41页 |
| 4.5 本章小节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麦田套种玉米生育规律及高产群体结构生理指标的研究 | 第43-50页 |
| 5.1 麦田非传统套种新玉9号生育规律及配套栽培措施 | 第43页 |
| 5.2 麦田套种新玉9号玉米高产群体结构 | 第43-47页 |
| 5.3 麦田套种新玉9号米高产群体生理指标 | 第47-49页 |
| 5.4 本章小节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北疆地区麦田套种玉米资源利用及效益分析 | 第50-56页 |
| 6.1 资源利用评价 | 第50-51页 |
| 6.2 北疆次适宜区麦田套种玉米生产实践及效益 | 第51-53页 |
| 6.3 北疆不适宜区麦田套种玉米生产实践及效益 | 第53-54页 |
| 6.4 综合效益分析 | 第54-56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6-60页 |
| 7.1 结论 | 第56-57页 |
| 7.2 建议 | 第57-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