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2页 |
1.1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 第7页 |
1.2 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范围、任务与特点 | 第7-8页 |
1.2.1 基本概念 | 第7-8页 |
1.2.2 农业标准化的范围与任务 | 第8页 |
1.2.3 农业标准化的特点 | 第8页 |
1.3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发展状况 | 第8-11页 |
1.3.1 国际农业标准化发展状况 | 第8-10页 |
1.3.2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1.4 山东省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 第11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2-15页 |
2.1 材料 | 第12-14页 |
2.2 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15-27页 |
3.1 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的规模与模式 | 第15-19页 |
3.1.1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阶段 | 第15-16页 |
3.1.2 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的规模 | 第16-17页 |
3.1.3 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的模式 | 第17-19页 |
3.2 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标准化体系构建结构分析 | 第19-22页 |
3.2.1 山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体系结构 | 第19-20页 |
3.2.2 山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质量检测体系框架构建 | 第20-21页 |
3.2.3 山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组织管理体系构建 | 第21-22页 |
3.2.4 山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资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构建 | 第22页 |
3.3 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22-24页 |
3.4 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社会效益分析 | 第24-27页 |
3.4.1 加速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 | 第24页 |
3.4.2 推动优质农产品区域化与特色农业发展 | 第24-25页 |
3.4.3 农产品质量与国际贸易壁垒得到重视 | 第25-26页 |
3.4.4 强化农业企业的标准化管理 | 第26-2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27-36页 |
4.1 进一步明确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目标 | 第27页 |
4.2 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 第27-30页 |
4.2.1 建立农业结构调整需要的标准 | 第28页 |
4.2.2 建立农产品外贸出口需要的标准 | 第28页 |
4.2.3 建立良种良法配套需要的标准 | 第28页 |
4.2.4 建立贸易技术保护标准 | 第28-29页 |
4.2.5 建立国家行业地方企业配套的标准体系 | 第29页 |
4.2.6 坚持正确的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原则 | 第29-30页 |
4.3 进一步完善农业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 | 第30-32页 |
4.3.1 统一规划,科学布局 | 第30-31页 |
4.3.2 明确范围、分级管理 | 第31页 |
4.3.3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向基层延伸 | 第31页 |
4.3.4 加强管理,良性发展 | 第31-32页 |
4.4 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化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 第32页 |
4.5 加大农业标准实施力度 | 第32-35页 |
4.5.1 加强标准宣传,搞好服务 | 第32页 |
4.5.2 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化覆盖率 | 第32-33页 |
4.5.3 加强协调配合 | 第33页 |
4.5.4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实现业内推动 | 第33页 |
4.5.6 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 第33-34页 |
4.5.7 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经济效益 | 第34页 |
4.5.8 促进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化经营 | 第34-35页 |
4.6 利用标准化破除技术壁垒,促进出口贸易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