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心理学原理的北川中学校园景观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文献综合法 | 第10页 |
·实地考察法 | 第10页 |
·计算机辅助设计法 | 第10页 |
2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 第10-13页 |
·环境心理学的概念 | 第10-11页 |
·环境心理学中重要的相关理论 | 第11-13页 |
·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 第11-12页 |
·环境—行为理论 | 第12-13页 |
·个人空间、私密性与领域性 | 第13页 |
3 中学校园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 第13-23页 |
·国内中学校园景观的发展 | 第13-19页 |
·古代校园景观的发展 | 第13-16页 |
·我国近代校园景观的发展 | 第16-19页 |
·国外中学校园景观的发展 | 第19-23页 |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 第19-20页 |
·中世纪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 | 第20-22页 |
·近代校园的发展 | 第22-23页 |
4 基于环境心理学原理的景观设计 | 第23-34页 |
·具有良好知觉体验的景观设计 | 第23-27页 |
·视觉 | 第24-25页 |
·听觉 | 第25页 |
·嗅觉 | 第25-26页 |
·触觉 | 第26页 |
·动觉 | 第26-27页 |
·可意象性与可识别性的景观设计 | 第27-29页 |
·可意向性与可识别性景观的概念 | 第27页 |
·增强景观意向与识别性的主要途径 | 第27-29页 |
·满足社会行为的景观设计 | 第29-34页 |
·个人空间 | 第29-31页 |
·领域性 | 第31-33页 |
·私密性 | 第33-34页 |
5 以环境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北川中学校园景观设计 | 第34-53页 |
·项目背景 | 第34-39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37-38页 |
·人文环境概况 | 第38-39页 |
·设计内容 | 第39-53页 |
·总体规划设计 | 第42-43页 |
·具体良好知觉体验的北川中学景观设计 | 第43-44页 |
·可意象性的北川中学景观设计 | 第44-50页 |
·具体丰富空间体验的北川中学景观设计 | 第50-53页 |
6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