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框架—剪力墙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性态的识别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5页
1 绪论第15-25页
   ·引言第15-16页
   ·问题的提出第16-21页
     ·我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能力设计思路第17-18页
     ·我国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能力设计思路第18-19页
     ·我国规范抗震能力设计措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第19-2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3页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2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第25-45页
   ·结构整体分析模型第25-29页
     ·按空间维度划分的结构整体分析模型第25-27页
     ·按构件类型划分的结构整体分析模型第27-29页
   ·杆件单元分析模型第29-36页
     ·梁、柱单元模型第29-32页
     ·剪力墙单元模型第32-36页
   ·单元恢复力模型第36-43页
     ·梁、柱单元恢复力模型第36-37页
     ·剪力墙单元组件的恢复力模型第37-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3 框架-剪力墙结构非弹性动力分析程序FW-EPA 的编制第45-71页
   ·概述第45-46页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模型化第46-49页
     ·结构振动方程第46页
     ·质量矩阵第46-47页
     ·结构抗侧力刚度矩阵第47-48页
     ·阻尼矩阵第48页
     ·P-△ 效应第48-49页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单元模型化第49-69页
     ·一般梁、柱单元的模型化第50-51页
     ·剪力墙单元的模型化第51-62页
     ·连梁单元的模型化第62-69页
   ·程序的实现第69-71页
4 非弹性动力分析程序的验证和相关参数的分析第71-97页
   ·概述第71-72页
   ·程序的考证第72-86页
     ·六层框架结构对比分析第72-74页
     ·七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模型的模拟分析第74-79页
     ·三层剪力墙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的模拟分析第79-86页
   ·对剪力墙多竖杆模型c值的参数分析第86-95页
     ·三层剪力墙结构模型的c 参数分析第86-87页
     ·七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模型的c 参数分析第87-91页
     ·十二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c 参数分析第91-95页
   ·本章小结第95-97页
5对中国规范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措施有效性的识别第97-155页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原理的讨论第97-109页
     ·R-μ关系的历史沿革第97-99页
     ·R-μ关系在各国规范中的体现第99-100页
     ·超强效应对R-μ关系的影响第100-104页
     ·各国设计规范“能力设计”思路的实施方案第104-105页
     ·对中国规范R-μ关系及“能力设计”措施的讨论第105-109页
   ·对我国修订前规范各烈度区抗震措施有效性的分析及评价第109-117页
     ·对分析和评价所用的典型结构及其基本设计和验算条件的说明第109-110页
     ·对典型结构反应性态的评价标准第110页
     ·修订前规范9度区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分析结果及评价第110-113页
     ·修订前规范8度区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分析结果及评价第113-115页
     ·修订前规范7度区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分析结果及评价第115-117页
     ·对修订前规范不同抗震等级抗震措施有效性的小结第117页
   ·对我国修订后规范各烈度区抗震措施有效性的分析及评价第117-134页
     ·修订后规范9度区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分析结果及评价第118-120页
     ·修订后规范8度区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分析结果及评价第120-128页
     ·修订后规范7度区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分析结果及评价第128-134页
   ·对影响柱抗弯能力增强系数取值的有关因素的分析第134-146页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弹性反应起控制作用的三类措施第134-135页
     ·柱抗弯能力增强措施的功能第135-137页
     ·引起梁端抗弯能力超强的主要因素第137-139页
     ·导致节点上、下柱端弯矩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第139-140页
     ·对柱抗弯能力增强措施两种实施方案的讨论第140-141页
     ·柱抗弯能力增强措施不同实施方案的对比分析第141-146页
   ·对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和对我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措施的改进建议第146-152页
     ·对我国规范9度区抗震设计措施的评价第147-148页
     ·对我国规范8度区抗震设计措施的评价第148-150页
     ·对我国规范7度区抗震设计措施的评价第150-152页
   ·本章小结第152-155页
6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规律研究第155-201页
   ·概述第155页
   ·所分析结构的设计概况第155-161页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第161-191页
     ·8度0.20g区12层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反应第161-166页
     ·8度0.20g区16层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反应第166-173页
     ·8度0.20g区18层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反应第173-180页
     ·8度0.30g区16层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反应第180-187页
     ·8度0.30g区18层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反应第187-191页
   ·对所分析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态的讨论第191-199页
     ·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变形第191-192页
     ·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第192-196页
     ·剪力墙洞口连梁的抗震性能第196-197页
     ·剪力墙体系和框架体系之间的内力重分配第197-199页
   ·本章小结第199-20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201-205页
   ·本论文主要结论第201-204页
   ·本论文创新点第204页
   ·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第204-205页
致谢第205-207页
参考文献第207-221页
附录:第221-227页
 A. 本论文算例分析所用地面运动记录及其加速度反应谱第221-226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226-227页
独创性声明第227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227页

论文共2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脓毒症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过程中器官损害特点及NF-κB结合活性的随龄改变在感染导致MODSE启动机制中的意义
下一篇:论区分时段所有权--分时度假中的法律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