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合同法律适用研究
引言 | 第1-11页 |
第一部分 网络合同及其主要类型 | 第11-27页 |
一、合同在网络环境下的变形 | 第11-16页 |
(一)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二) 互联网的特点 | 第12-14页 |
(三) 传统合同方式在网络环境下的变化 | 第14-16页 |
二、网络合同的界定 | 第16-19页 |
(一) 电子商务的范围 | 第16-17页 |
(二)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合同 | 第17-18页 |
(三) 网络合同的特征 | 第18-19页 |
三、典型的网络合同 | 第19-22页 |
(一) 网络合同的分类 | 第19-20页 |
(二) 电子数据交换(EDI)合同 | 第20-21页 |
(三) 电子邮件合同 | 第21-22页 |
(四) 点击许可合同 | 第22页 |
(五) 电子拆封合同 | 第22页 |
四、网络消费者合同 | 第22-27页 |
(一) 网络消费者合同的格式化 | 第22-24页 |
(二) 网站经营者的明示义务 | 第24-25页 |
(三) 网络消费者合同的立法规制 | 第25-27页 |
第二部分 传统合同法律适用规则在网络环境下的变化 | 第27-38页 |
一、互联网对传统法律适用规则的影响 | 第27-29页 |
二、网络因素对传统连结点确定方式的改变 | 第29-34页 |
(一) 客观连结点 | 第29-32页 |
(二) 主观连结点 | 第32-33页 |
(三) 传统连结点确定方式在网络环境下的变革 | 第33-34页 |
三、网络环境下准据法的变革 | 第34-38页 |
(一) 网络环境下准据法的落空 | 第34-36页 |
(二) 网络空间自治法 | 第36-38页 |
第三部分 网络合同的法律适用 | 第38-53页 |
一、当事人缔约能力的法律适用 | 第38-42页 |
(一) 互联网环境下当事人缔约能力问题 | 第38-40页 |
(二) 网络合同当事人缔约能力的法律适用 | 第40-42页 |
二、网络合同形式问题的法律适用 | 第42-45页 |
(一) 一般合同形式问题准据法 | 第42-43页 |
(二) 网络合同形式的法律适用 | 第43-45页 |
三、网络合同实质问题的法律适用 | 第45-50页 |
(一) 传统合同实质问题准据法的确定 | 第45-47页 |
(二) 网络合同实质问题准据法 | 第47-50页 |
四、网络消费者合同适用的特殊性 | 第50-53页 |
第四部分 我国网络合同法律适用规则立法构想 | 第53-57页 |
一、网络合同立法的指导思想 | 第53-54页 |
二、我国网络合同法律适用条款的设计 | 第54-57页 |
(一) 我国网络合同的立法模式选择 | 第54-55页 |
(二) 我国网络合同法律适用条款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