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内容框架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难点 | 第18-19页 |
·旅游职业本身的定义和内涵难以界定 | 第18页 |
·旅游行业特有人才和通用人才难以区分 | 第18页 |
·新兴旅游职业的增补 | 第18页 |
·数据样本搜集的困难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 第19-34页 |
·职业及职业分类的概念界定 | 第19-25页 |
·职业的定义和特点 | 第19-21页 |
·职业分类的内涵及特点 | 第21-25页 |
·旅游业范围界定 | 第25-28页 |
·旅游职业的定义及特点 | 第28-31页 |
·旅游职业定义的争议 | 第28-29页 |
·旅游职业的特点 | 第29-31页 |
·国外旅游职业分类研究述评 | 第31-33页 |
·旅游职业分类标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 第31-32页 |
·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旅游职业分类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国内旅游职业分类实证研究 | 第34-43页 |
·国内旅游企业相关职业调研分析 | 第34-39页 |
·住宿/餐饮业岗位设置现状分析 | 第34-36页 |
·旅行中介业岗位设置现状分析 | 第36-37页 |
·旅游景区业岗位设置现状分析 | 第37-38页 |
·旅游创意业岗位设置现状分析 | 第38-39页 |
·国内分类标准中旅游职业的统计分析 | 第39-41页 |
·《大典》的职业分类特点 | 第39-40页 |
·旅游相关职业在《大典》中的统计分析 | 第40-41页 |
·国内旅游职业分类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国际旅游职业分类体系研究 | 第43-58页 |
·旅游职业在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中的统计分析 | 第43-45页 |
·ISCO-08 中的旅游相关职业 | 第43-44页 |
·ISCO-08 与《大典》旅游相关职业分类比较分析 | 第44-45页 |
·典型案例国家相关旅游职业分类的统计分析 | 第45-56页 |
·美国相关旅游职业分类的统计分析 | 第45-46页 |
·加拿大旅游相关职业分类的统计分析 | 第46-47页 |
·德国旅游相关职业分类的统计分析 | 第47-50页 |
·澳大利亚/新西兰旅游相关职业分类的统计分析 | 第50-53页 |
·韩国旅游相关职业分类的统计分析 | 第53-54页 |
·新加坡旅游相关职业分类的统计分析 | 第54-55页 |
·国外旅游职业分类体系研究小结 | 第55-56页 |
·国外旅游职业分类标准的借鉴 | 第56-58页 |
·旅游业争取进入职业《大典》中类目录 | 第56页 |
·增设旅游相关行业管理者类别 | 第56-57页 |
·旅游业职业群相对集聚,体现旅游职业地位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国内旅游职业分类体系矩阵的构建 | 第58-68页 |
·构建旅游职业分类体系的原则和矩阵目录 | 第58-59页 |
·明确旅游职业分类原则 | 第58页 |
·矩阵子目录 | 第58-59页 |
·国内旅游职业分类目录体系的构建 | 第59-64页 |
·住宿/餐饮业 | 第59-61页 |
·景区业 | 第61-62页 |
·旅行中介业 | 第62-63页 |
·旅游创意业 | 第63-64页 |
·旅游职业分类目录体系的构建及建议 | 第64-68页 |
·旅游职业分类体系构建总结 | 第64-66页 |
·对于国家旅游职业分类体系的建议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71页 |
·主要观点 | 第68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68-69页 |
·研究不足点 | 第69页 |
·今后研究方向 | 第69-71页 |
附录一 | 第71-75页 |
附录二 | 第75-80页 |
附录三 | 第80-83页 |
附录四 | 第83-86页 |
附录五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