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12页 |
第一部分 债权人代位权的基本理念 | 第12-23页 |
一、债权人代位权之历史演变 | 第12-16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债权人代位权的产生和发展 | 第12-15页 |
(二) 我国债权人代位权的确立 | 第15页 |
(三) 债权人代位权产生根源 | 第15-16页 |
二、债权人代位权的性质 | 第16-20页 |
三、债权人代位权之价值取向 | 第20-23页 |
(一) 债权人代位权的价值在于平衡当事人双方的利益 | 第20-21页 |
(二) 保全债权是债权人代位权的基本价值取向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债权人代位权的构成要件 | 第23-29页 |
一、传统民法债权人代位权的构成要件 | 第23页 |
二、我国债权人代位权构成要件之检讨 | 第23-26页 |
三、笔者对债权人代位权构成要件的认识 | 第26-29页 |
第三部分 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 | 第29-40页 |
一、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主体 | 第29-33页 |
(一) 公法上的债权人能否成为代位权的主体 | 第29-30页 |
(二) 代位权诉讼中债务人之诉讼地位 | 第30-33页 |
二、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客体 | 第33-38页 |
(一) 传统民法关于债权人代位权客体的规定 | 第33页 |
(二) 我国民法关于债权人代位权客体的规定 | 第33-38页 |
三、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方式 | 第38-40页 |
第四部分 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 第40-48页 |
一、对当事人的效力 | 第40-46页 |
(一) 对债权人的效力 | 第40-41页 |
(二) 对债务人的效力 | 第41-45页 |
(三) 对次债务人的效力 | 第45-46页 |
二、代位权的诉讼判决的效力 | 第46-48页 |
第五部分 我国债权人代位权的立法完善 | 第48-52页 |
一、与传统民法债权人代位权之比较 | 第48-50页 |
二、完善债权人代位权的立法建议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