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9页 |
第二章 二维数学模型简介 | 第9-23页 |
·二维模型的特点 | 第9-10页 |
·二维模型的推导 | 第10-13页 |
·二维模型的推导条件 | 第10-11页 |
·二维模型的推导 | 第11-13页 |
·二维模型的离散化 | 第13-18页 |
·计算方法简介 | 第13-14页 |
·物料衡算式的离散化 | 第14-16页 |
·热量衡算式的离散化 | 第16-18页 |
·二维模型的求解过程 | 第18-19页 |
·二维模型的其它计算方法、公式 | 第19-23页 |
第三章 裂解炉出口产物的采样和分析 | 第23-28页 |
·采样系统的建立 | 第23-24页 |
·样品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24页 |
·工业裂解炉上的应用 | 第24-28页 |
第四章 裂解炉管内流动及裂解反应历程研究 | 第28-39页 |
·流体流动状况 | 第28-29页 |
·传热状况 | 第29-31页 |
·裂解反应状况 | 第31-32页 |
·轴向压力分布 | 第32-33页 |
·轴向乙烯收率 | 第33页 |
·结焦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裂解温度对反应及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34-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EF111J炉的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9-41页 |
·EF111J炉管内流体流动状况 | 第39页 |
·EF111J炉管内传热状况 | 第39-40页 |
·EF111J炉管内裂解反应状况 | 第40页 |
·EF111J炉管内压力及压力降 | 第40-41页 |
第六章 EF111J炉操作参数优化及未来裂解炉设计发展方向 | 第41-44页 |
·炉出口温度的优化 | 第41页 |
·稀释比的优化 | 第41-43页 |
·裂解炉设计发展方向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符号说明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大庆石油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摘要 | 第5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