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工作安排 | 第15-17页 |
| ·本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15-16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网络时间协议的分析与选取 | 第17-30页 |
| ·网络时间服务技术概述 | 第17-20页 |
| ·标准的时间源 | 第17-18页 |
| ·网络授时的实现方式及选取 | 第18-20页 |
| ·NTP 协议分析 | 第20-25页 |
| ·NTP 协议简介 | 第20-21页 |
| ·NTP 网络体系结构 | 第21-22页 |
| ·NTP 同步原理 | 第22-23页 |
| ·NTP 报文格式 | 第23-25页 |
| ·IEEE1588 网络时间同步协议概述 | 第25-28页 |
| ·IEEE1588 产生的背景 | 第25页 |
| ·IEEE1588 的应用 | 第25-26页 |
| ·IEEE1588 同步原理 | 第26-28页 |
| ·同步精度的比较分析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IEEE1588 网络时间同步协议的技术研究 | 第30-49页 |
| ·IEEE1588 协议规范 | 第30-34页 |
| ·PTP 系统模型 | 第30-32页 |
| ·PTP 子域模型 | 第32-34页 |
| ·最佳主时钟算法 | 第34-41页 |
| ·数据集比较算法 | 第35-39页 |
| ·状态决定算法 | 第39-41页 |
| ·PTP 时钟端口状态管理 | 第41-43页 |
| ·PTP 协议引擎状态机 | 第41-42页 |
| ·触发PTP 时钟状态转换的事件 | 第42-43页 |
| ·PTP 报文管理 | 第43-48页 |
| ·PTP 报文分类和格式 | 第44-46页 |
| ·PTP 报文的处理流程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影响网络时间同步精度的因素分析及补偿方法 | 第49-60页 |
| ·延迟因素 | 第49-54页 |
| ·时间戳处理延迟 | 第49-51页 |
| ·节点缓冲延迟和路径延迟 | 第51-54页 |
| ·时钟晶振的不稳定性因素 | 第54-57页 |
| ·其它因素及补偿建议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五章 本地时钟的设计与仿真 | 第60-78页 |
| ·本地时钟节点的设计 | 第60-67页 |
| ·IEEE1588 参考体系结构 | 第60-61页 |
| ·本地时钟节点模型 | 第61-62页 |
| ·时钟调节算法分析 | 第62-65页 |
| ·本文选取的时钟调节方案 | 第65-67页 |
| ·基于QuartusII 的频率补偿方案仿真 | 第67-77页 |
| ·时钟频率的仿真 | 第70-74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4-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8-80页 |
| ·全文总结 | 第78页 |
| ·工作展望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