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清化法联合标准三联根除Hp临床疗效观察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英文縮略词 | 第11-12页 |
| 前言 | 第12-13页 |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3-28页 |
| 一、中医药对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认识 | 第13-19页 |
| 1.对病名的认识 | 第13-14页 |
| 2.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4页 |
| 3.对辨证分型的认识 | 第14-15页 |
| 4.对治则治法的认识 | 第15页 |
| 5.中药对Hp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15-16页 |
| 6.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中医治疗 | 第16-18页 |
| 7.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18页 |
| 8.中医药治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18-19页 |
| 二、现代西医研究进展 | 第19-28页 |
| 1.Hp的基本性状 | 第19页 |
| 2.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 | 第19-21页 |
| 3.流行病学 | 第21-22页 |
| 4.与Hp有关的疾病 | 第22页 |
| 5.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 6.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病的治疗 | 第23-25页 |
| 7.Hp根除治疗失败的原因 | 第25-26页 |
| 8.治疗失败后的处理对策 | 第26-28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8-44页 |
| 1.病例选择 | 第28-30页 |
| ·病例来源及分组 | 第28页 |
| ·诊断标准 | 第28页 |
| ·耐药标准 | 第28页 |
| ·纳入标准 | 第28页 |
| ·排除标准 | 第28-29页 |
| ·研究病例的终止 | 第29页 |
|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第29页 |
| ·病例的剔除 | 第29-30页 |
| 2.治疗方案 | 第30-31页 |
| ·基础治疗 | 第30页 |
| ·治疗方案 | 第30-31页 |
| 3.观察方法 | 第31-32页 |
| ·一般记录项目 | 第31页 |
| ·观察指标 | 第31-32页 |
| 4.疗效评定标准 | 第32-33页 |
| ·Hp根除判断标准 | 第32页 |
| ·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 第32-33页 |
| ·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 第33页 |
| 5.统计学处理 | 第33页 |
| 6.临床研究结果 | 第33-44页 |
| ·既往未行根治而首次行根治的结果 | 第33-38页 |
| ·既往根治失败而再次行根治的结果 | 第38-44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44-53页 |
| 一、脾虚湿热是基本病机 | 第44-46页 |
| 1.脾胃虚弱与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 第44-45页 |
| 2.湿热内蕴与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 第45-46页 |
| 二、健脾清化为治疗原则 | 第46-47页 |
| 1.健脾益气治本 | 第46-47页 |
| 2.清化湿热治标 | 第47页 |
| 三、健脾清化法的分析 | 第47-51页 |
| 1.健脾清化方的组方 | 第47页 |
| 2.健脾清化方的组方分析 | 第47-49页 |
| 3.健脾清化法基本方现代药理分析 | 第49-51页 |
| 四、临床疗效分析 | 第51-52页 |
| 1.首次行Hp根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 第51页 |
| 2.再次行Hp根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 第51-52页 |
| 五、问题与展望 | 第52-53页 |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