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2-18页 |
一、现代医学对白瘢风的认识 | 第12-16页 |
(一) 概述 | 第12页 |
(二) 发病机制 | 第12-16页 |
二、传统医学对白癜风的认识 | 第16-18页 |
(一) 沿革 | 第16页 |
(二) 病因病机 | 第16页 |
(三) 辨证论治 | 第16-18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8-27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 诊断标准 | 第18-19页 |
(二) 病例选择 | 第19页 |
(三) 纳入标准 | 第19页 |
(四) 排除标准 | 第19页 |
(五) 观察指标 | 第19页 |
(六) 方法 | 第19-20页 |
(七) 统计学分析 | 第20页 |
第三节 结果 | 第20-27页 |
1.性别及年龄构成 | 第21-22页 |
2.临床分型 | 第22-23页 |
3.中医证型的分布 | 第23-24页 |
4.T细胞亚群的检测 | 第24-25页 |
5. sIL-2R及TNF-α的检测 | 第25-27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7-30页 |
一、本组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的构成及中医分型 | 第27页 |
二、外周血T细胞亚群 | 第27-28页 |
三、外周血SIL-2R、TNF-a水平 | 第28页 |
四、白癜风中医证型的讨论 | 第28-29页 |
1.中医证型的分布 | 第28页 |
2.各中医证型间T细胞亚群、sIL-2R、TNF-α水平的讨论 | 第28-29页 |
五、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9页 |
六、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附录 | 第33-3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