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炼铁论文--高炉熔冶过程论文--炉料和煤气运动论文

高炉下部气液两相逆流流体力学特性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第1-12页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第11-12页
第二章 填料床的流体力学特性第12-21页
   ·液体滞留量第13-15页
   ·气体压降第15-18页
   ·载点和泛点第18-19页
   ·填料的流态化第19-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高炉下部多相流动的研究状况第21-31页
   ·渣铁的液泛与滞留第21-26页
   ·影响高炉下部透气性透液性的因素第26-30页
     ·焦炭及粉末相的影响第26-28页
     ·渣铁的影响第28-30页
   ·高炉下部多相流动研究方法和结果的分析第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实验设计及液体分布第31-47页
   ·实验装置和流程第31-32页
   ·测量仪表的选择及测量点的布置第32-33页
   ·填料特性参数的确定第33页
     ·孔隙度ε的测定第33页
     ·填料直径d_p、比表面积α、形状系数φ的确定第33页
   ·相似条件第33-35页
   ·信号采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第35-38页
   ·液体的分布规律第38-46页
     ·接液法测量液体分布第38-40页
     ·实验步骤第40页
     ·结果及讨论第40-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渣铁滞留量的研究第47-59页
   ·实验步骤第47页
   ·静态滞留量h_s的实验结果及计算模型第47-50页
   ·动态滞留量h_d的实验结果及计算模型第50-53页
   ·总滞留量h_t的实验结果及计算模型第53-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填料床液泛和压降的研究第59-77页
   ·实验步骤第59页
   ·载点和泛点的确定第59-62页
   ·液泛速度的计算模型第62-68页
   ·气液逆流压降的计算模型第68-74页
     ·静止床压降的计算模型第68-71页
     ·膨胀床压降的计算模型第71-74页
   ·高炉下部液泛和流态化的辨别第74-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七章 高炉煤气流分布的二维数学模型第77-98页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及建模步骤第77-78页
   ·料层结构的分类第78-80页
     ·炉料的粒度分布第79页
     ·液态渣铁的流量分布第79-80页
     ·料层的空隙度分布第80页
     ·料层颗粒的形状系数第80页
   ·高炉内部各区域几何形状的确定第80-82页
     ·料批总数和料层表面形状的确定第80-81页
     ·风口回旋区几何形状的确定第81-82页
     ·死料堆几何形状的确定第82页
   ·有限单元的划分第82-84页
   ·计算式及有限元解法第84-88页
   ·计算条件及结果分析第88-96页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八章 高炉产量优化数学模型及结果分析第98-111页
   ·产量优化模型的建立第98-100页
   ·计算结果及讨论第100-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九章 结论第111-114页
   ·全文结论第111-112页
   ·今后工作的展望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23-12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语新词的附加隐喻和语境意义研究
下一篇:老挝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