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我国农村法治的现状与思考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我国农村法治现状第9-16页
 一、由“秋菊打官司”引起的思考第9页
 二、规范农民行为规则的历史溯源第9-10页
 三、农村法治现状第10-11页
  1、农村法治的可喜成果第10页
  2、农村法治的不足第10-11页
 四、法治的功能与作用第11-16页
  1、法治的概念第11-12页
  2、法治的功能与作用第12-16页
   第一、法的规范的公开性和可预期性第12-13页
   第二、法的规范的公平性第13页
   第三、法的至上权威第13-14页
   第四、法治的核心价值是追求人类的公平正义、尊严与自由第14-16页
第二章 制约我国农村法治的主要因素第16-23页
 一、意识(观念)层面的深刻原因第16-17页
  1、意识的概念第16页
  2、法律意识是法治的先导第16-17页
  3、农民法律意识尚处于未成熟阶段第17页
 二、我国农村传统文化对法治的巨大阻隔第17-18页
 三、现实法治的不健全导致农民对法治的信仰发生动摇第18-20页
  1、司法制度不健全第18页
  2、司法人员的素质与我国法治进程的要求不适应第18-19页
  3、不可忽视的司法腐败第19-20页
 四、行政部门间职能界定不清严重制约了法治作用的发挥第20-21页
 五、成本计算的必然选择第21-23页
第三章 重建我国农村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第23-28页
 一、推动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的力量第23-24页
  1、家和社会第23-24页
  2、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法治建设的领导第24页
 二、农村法治建设的契机第24-28页
  1、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第24-25页
  2、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第25-26页
  3、司法制度的改革第26-28页
第四章 我国农村法治框架的构建第28-33页
 一、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文明的整合第28页
 二、制度上的完善第28-31页
  1、国家政治体制的法治化第28-29页
  2、司法独立第29-30页
  3、司法公正的实现第30-31页
  4、降低诉讼成本第31页
 三、农村法治实践的社会基础是村民自治的真正实现第31-33页
结论第33-35页
致谢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纳米净水材料的研究
下一篇: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有关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