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导多层光卡的存储机理与关键技术
摘要 | 第1-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4页 |
§1.1 三维光存储技术的发展 | 第7-10页 |
§1.2 数据卡存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 第10-12页 |
§1.3 课题来源及其意义 | 第12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波导多层光卡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 第14-24页 |
§2.1 波导多层光卡基本结构 | 第14-15页 |
§2.2 数据读出原理 | 第15-17页 |
2.2.1 侧面耦合读出方式 | 第15页 |
2.2.2 读出分辨率实验 | 第15-16页 |
2.2.3 侧面耦合方式的特点 | 第16-17页 |
§2.3 上方波导光屏蔽效应 | 第17-20页 |
2.3.1 上方波导界面对散射光的反射 | 第18-19页 |
2.3.2 上方波导对散射光的散射和吸收 | 第19-20页 |
§2.4 影响波导多层光卡效果的因素 | 第20-23页 |
2.4.1 光卡材料特性影响 | 第20-21页 |
2.4.2 波导特性的影响 | 第21-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波导多层光卡的制作 | 第24-35页 |
§3.1 波导多层光卡的数据记录 | 第24-29页 |
3.1.1 数据记录原理 | 第24-27页 |
3.1.2 波导多层光卡数据记录技术 | 第27-29页 |
§3.2 波导多层光卡材料 | 第29-31页 |
3.2.1 芯层材料 | 第29-30页 |
3.2.2 记录层材料 | 第30-31页 |
§3.3 波导多层光卡的粘合 | 第31-32页 |
3.3.1 边缘粘合法 | 第31页 |
3.3.2 光学胶粘合法 | 第31页 |
3.3.3 硅橡胶键合法 | 第31-32页 |
§3.4 光卡观察实验 | 第32-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波导多层光卡漏光机理的研究 | 第35-51页 |
§4.1 光栅计算方法 | 第35-37页 |
4.1.1 严格光栅计算方法 | 第35-37页 |
4.1.2 微扰法 | 第37页 |
§4.3 波导传播模式和辐射模式的耦合理论及建模 | 第37-46页 |
4.3.1 基本理论模型及方程 | 第37-41页 |
4.3.2 无扰动波导的传播模式 | 第41-43页 |
4.3.3 周期性扰动结构的模式解答 | 第43-45页 |
4.3.4 辐射功率 | 第45-46页 |
§4.4 影响漏光效率的因素 | 第46-50页 |
4.4.1 占宽比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2 记录层折射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3 光栅浓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4 结论 | 第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波导多层光卡系统 | 第51-58页 |
§5.1 波导多层光卡系统 | 第51-56页 |
5.1.1 光学系统 | 第51-52页 |
5.1.2 寻址器件 | 第52-53页 |
5.1.3 波导多层光卡的寻址 | 第53-54页 |
5.1.4 信号读出与处理系统 | 第54-56页 |
§5.2 波导多层光卡系统的性能 | 第56-57页 |
5.2.1 存储容量 | 第56-57页 |
5.2.2 数据传输速率 | 第5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