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导论 | 第10-41页 |
| ·问题缘起 | 第10-14页 |
| ·文献回顾 | 第14-24页 |
| ·救灾政治:超越“政绩合法性”的新的解释框架 | 第24-28页 |
| ·田野工作与研究方法 | 第28-33页 |
| ·核心概念与分析框架 | 第33-39页 |
| ·研究重点、难点及其突破 | 第39-41页 |
| 2 救灾政治的国家视角 | 第41-76页 |
| ·灾害研究中的国家视角 | 第41-44页 |
| ·国家救灾的政治动员 | 第44-65页 |
| ·国家救灾的政策供给 | 第65-76页 |
| 3 资源约束与利益驱动:基层救灾的实践悖论 | 第76-129页 |
| ·中央国家与基层政府之间的衔接与鸿沟 | 第76-80页 |
| ·基层政府的救灾行动及其困境 | 第80-103页 |
| ·灾后基层政府的“变通”与“经营” | 第103-129页 |
| 4 “被救助者”的政治(一):身份建构及其经济基础 | 第129-167页 |
| ·灾民身份的基础与来源 | 第129-135页 |
| ·自我经验与建构的灾民身份 | 第135-148页 |
| ·恢复与重建的家户经济基础 | 第148-167页 |
| 5 “被救助者”的政治(二):身份的限度与行动的弹性 | 第167-202页 |
| ·身份边界的突破及其影响 | 第167-173页 |
| ·灾民的行动策略:持续地“讨要”与“上访” | 第173-194页 |
| ·游离于法律与利益之间的灾后土地维权者 | 第194-202页 |
| 6 灾后基层的“维稳”与“改革” | 第202-246页 |
| ·灾后基层“维稳”的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 | 第203-214页 |
| ·因灾上访事件及其处理 | 第214-230页 |
| ·灾害时期重信重访事件及其处理 | 第230-236页 |
| ·“反应性”的主动改革 | 第236-246页 |
| 7 结论与讨论 | 第246-258页 |
| ·救灾政治中多元主体的合法性经营:行动与过程 | 第246-251页 |
| ·救灾政治中合法性经营的非均衡性:表现与影响 | 第251-253页 |
| ·救灾政治的中国模式与全球视角 | 第253-258页 |
| 致谢 | 第258-2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0-274页 |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发表论文目录 | 第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