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治理的定义和治理模式的分类 | 第1-14页 |
(一) 公司治理的定义与准则 | 第9页 |
(二) 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 | 第9-11页 |
1. 股东大会的权利 | 第10页 |
2. 董事会的职责 | 第10页 |
3. 信息的披露 | 第10-11页 |
4. 薪酬的构成和股权激励 | 第11页 |
(三) 公司治理模式的分类 | 第11-13页 |
1. 股权分散型 | 第11-12页 |
2. 股权集中型 | 第12-13页 |
(四) 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二、商业银行治理 | 第14-18页 |
(一) 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 | 第14-15页 |
1. 特殊的经营目标 | 第14页 |
2. 经营中委托代理关系复杂 | 第14页 |
3. 国家规制的影响 | 第14页 |
4. 资本结构的特殊性 | 第14-15页 |
(二)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商业银行治理的准则 | 第15-17页 |
1. 确立并贯彻全行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准则 | 第15页 |
2. 全行各岗位职责明确 | 第15页 |
3. 确保董事会成员称职 | 第15-16页 |
4. 确保高级经营管理层对部门经理实施有效的监督 | 第16页 |
5. 董事会应该把审计作为监督的重要手段,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作用 | 第16页 |
6. 保持银行治理的透明度 | 第16-17页 |
(三) 商业银行治理的特点 | 第17-18页 |
1. 更多地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不仅仅局限于股东利益 | 第17页 |
2. 防范金融风险 | 第17页 |
3. 治理机制的设计偏重于内部治理机制 | 第17-18页 |
三、日本城市银行的内部治理 | 第18-36页 |
(一) 六大城市银行和五大金融集团 | 第18-22页 |
1. 六大城市银行 | 第18-20页 |
2. 五大金融集团 | 第20-21页 |
3. 金融集团对所属城市银行的管理 | 第21-22页 |
(二) 城市银行内部治理的特点 | 第22-30页 |
1. 股权模式 | 第22-25页 |
2. 权力安排--内部管理、监督和管理人员的资历 | 第25-29页 |
3. 薪酬体系 | 第29-30页 |
(三) 城市银行内部治理的改革 | 第30-32页 |
1. 股权结构改革 | 第30-31页 |
2. 董事会改革 | 第31页 |
3. 信息披露的改革 | 第31页 |
4.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的改革 | 第31-32页 |
(四) 银行内部治理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1. 银行内部治理改革取得的成效 | 第32页 |
2. 银行内部治理改革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五) 商法修改的思考 | 第34-36页 |
四、对我国国有银行治理的启示 | 第36-39页 |
(一) 有效的治理结构必须以清晰的产权界定为基础 | 第36页 |
(二) 股权适度多元化是建立有效治理结构的基本出发点 | 第36页 |
(三) 董事会 | 第36-37页 |
1. 独立董事的选择 | 第36-37页 |
2. 专门委员会的设置 | 第37页 |
(四) 信息披露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 第37-38页 |
1. 扩大信息披露范围 | 第37-38页 |
2. 提高信息披露的力度和质量 | 第38页 |
3. 加大信息披露的执法力度 | 第38页 |
(五) 薪酬 | 第38页 |
(六) 制度的均衡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