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热学论文

苏台德地区地下热水的水化学与放射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22页
   ·选题背景和项目依托第12-14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页
   ·研究现状第14-19页
     ·水化学分析第14-17页
     ·地下热水放射性评价第17-19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0页
     ·研究内容第19页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研究成果第20-22页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第22-31页
   ·波兰苏台德地区地质条件第22-27页
     ·欧洲华力西构造带第22页
     ·波兰华力西构造带构造背景第22-24页
     ·苏台德地区地质单元第24-25页
     ·朗德克温泉第25-26页
     ·西里普斯温泉第26-27页
   ·巴西瓜拉尼含水层地质条件第27-29页
   ·小结第29-31页
第3章 研究区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第31-52页
   ·地下热水水化学分析方法第31-40页
     ·地下热水类型分析方法第31-35页
       ·Cl-SO4-HCO3三角图第32-33页
       ·Na-K-Mg 三角图第33-34页
       ·Piper 图第34-35页
     ·地下热水质量品位评价方法第35-36页
     ·地下热水结垢腐蚀趋势预测方法第36-38页
       ·朗格里尔指数(LSI)第36-37页
       ·雷兹诺指数(RI)第37页
       ·拉申指数(LI)第37-38页
       ·多矿物平衡法第38页
     ·地下热水热储温度估算方法第38-40页
       ·二氧化硅地热温标第38-39页
       ·Na-K 地热温标第39页
       ·K-Mg 地热温标第39页
       ·Na-K-Ca 地热温标第39-40页
   ·苏台德地区地下热水水化学分析第40-50页
     ·水化学测试结果第40-43页
     ·总溶解固体含量分析第43页
     ·地下热水类型分析第43-46页
       ·Cl-SO4-HCO3三角图分析第43-44页
       ·Na-K-Mg 三角图分析第44-45页
       ·Piper 图分析第45-46页
     ·地下热水质量品位评价第46-47页
     ·地下热水结垢腐蚀趋势预测第47-49页
     ·应用地热温标计算结果第49-50页
   ·巴西瓜拉尼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第50页
   ·小结第50-52页
第4章 地下热水中镭放射性评价第52-76页
   ·镭元素概述第52-54页
   ·镭同位素在水中的放射性浓度检测方法第54-57页
     ·射气测量法第54-55页
     ·α粒子光谱测定法第55页
     ·γ射线光谱法第55-56页
     ·液体闪烁计数法第56-57页
   ·取样及放射性浓度检测第57-62页
     ·(226)~Ra 放射性浓度的测量第57-60页
       ·水质取样第57-58页
       ·(226)~Ra 放射性浓度的测量时间的确定第58-60页
       ·(226)~Ra 放射性浓度的测量第60页
     ·(226)~Ra 和228Ra 浓度共同测量第60-62页
       ·水质取样第61页
       ·水样品化学预处理第61-62页
       ·(226)~Ra 和(228)~Ra 放射性浓度的测量第62页
   ·镭同位素放射性浓度监测结果第62-64页
   ·监测数据分析及放射性评价第64-74页
     ·放射性评价方法及原理第64-67页
     ·苏台德地区地下热水放射性评价第67-70页
     ·瓜拉尼含水层放射性评价第70-73页
     ·研究区放射性差异性分析第73-74页
       ·研究区放射性差异第73页
       ·放射性差异性原因分析第73-74页
       ·地下热水中镭同位素放射性分布规律第74页
   ·苏台德地区地下热水直接利用综合评价第74-75页
   ·小结第75-76页
第5章 结论及建议第76-78页
   ·结论第76页
   ·建议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附录 A 饮用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浓度规范值第84-87页
附录 B 巴西瓜拉尼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水化学组成及其特征第87-90页
附录 C 巴西瓜拉尼含水层地下水中镭同位素的含量第90-93页
个人简历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蓥山构造带的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及其对川东与川中地块作用关系的启示
下一篇:多层气藏试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