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光孤子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 ·理论方面 | 第11-13页 |
| ·应用方面 | 第13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其框架 | 第13-16页 |
| 第二章 光孤子的基本概念 | 第16-24页 |
| ·光纤的基本结构 | 第16页 |
| ·时间光孤子和空间光孤子 | 第16-17页 |
| ·包络孤子和亮暗孤子 | 第17-18页 |
| ·包络孤子 | 第17-18页 |
| ·亮孤子和暗孤子 | 第18页 |
| ·色散效应 | 第18-20页 |
| ·非线性效应 | 第20-22页 |
| ·起因 | 第20-21页 |
| ·自相位调制 | 第21-22页 |
| ·脉冲自变陡和孤子自频移现象 | 第22-23页 |
| ·脉冲自变陡现象 | 第22页 |
| ·孤子自频移现象 | 第22-23页 |
| ·Gordon-Haus效应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非线性演化方程的解法概述 | 第24-36页 |
| ·引言 | 第24-25页 |
| ·直接法 | 第25-30页 |
| ·扩展的双曲函数法 | 第25-26页 |
| ·变系数F-展开法 | 第26-28页 |
| ·微分-差分方程的雅可比椭圆函数展开法 | 第28-30页 |
| ·基于AKNS系统的Darboux变换方法 | 第30-33页 |
| ·Adomian分解方法 | 第33-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两类常系数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孤子解 | 第36-50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标准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孤子解 | 第36-41页 |
| ·孤子精确解的性质 | 第37-38页 |
| ·孤子近似解 | 第38-41页 |
| ·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孤波解 | 第41-49页 |
| ·亮、暗孤波解 | 第42-46页 |
| ·组合孤波解 | 第46-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两类变系数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孤波解 | 第50-77页 |
| ·引言 | 第50-51页 |
| ·标准变系数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孤波解 | 第51-63页 |
| ·啁啾和无啁啾的基本亮、暗孤波解 | 第51-60页 |
| ·多孤波解 | 第60-63页 |
| ·高阶变系数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孤波解 | 第63-75页 |
| ·多孤波解 | 第64-68页 |
| ·亮、暗孤波解 | 第68-72页 |
| ·组合孤波解 | 第72-75页 |
| ·小结 | 第75-77页 |
| 第六章 可积的微分-差分非线性薛定谔方程(AL模型)的解析解 | 第77-86页 |
| ·引言 | 第77页 |
| ·AL模型与标准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关系 | 第77-78页 |
| ·AL模型的解析解 | 第78-82页 |
| ·AL模型的解析解的讨论 | 第82-85页 |
| ·小结 | 第85-86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9页 |
| ·总结 | 第86-87页 |
| ·展望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98页 |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