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厚墙体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模板结构设计研究与应用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3页 |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 | 第12-13页 |
| 2 超厚墙体混凝土裂缝分析与温度应力 | 第13-36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混凝土裂缝分析 | 第13-18页 |
| ·混凝土裂缝种类 | 第13-14页 |
|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机理 | 第14-16页 |
|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 第16-18页 |
| ·混凝土温度应力 | 第18-33页 |
| ·温度应力计算的基本假定 | 第18页 |
| ·温度应力计算 | 第18-33页 |
| ·最大整浇长度(伸缩缝间距)计算 | 第33-36页 |
| 3 超厚墙体混凝土防止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 第36-47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控制混凝土温升 | 第36-40页 |
| ·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 | 第36页 |
| ·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 第36-37页 |
| ·掺加外加剂 | 第37页 |
| ·掺加粉煤灰外掺料 | 第37页 |
| ·粗细骨料选择 | 第37-39页 |
| ·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 第39-40页 |
| ·延缓混凝土降温速率 | 第40-42页 |
| ·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 | 第42-43页 |
| ·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 | 第43-45页 |
| ·避免应力集中 | 第43页 |
| ·合理配筋 | 第43页 |
| ·设应力缓和沟 | 第43-44页 |
| ·合理的分段施工 | 第44-45页 |
| ·施工监测 | 第45-47页 |
| 4 超厚墙体混凝土模板结构设计计算分析 | 第47-56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模板体系的选择 | 第47-48页 |
| ·模板设计的原则 | 第47页 |
| ·模板体系选型 | 第47-48页 |
| ·模板结构受力计算分析 | 第48-56页 |
| ·荷载设计值计算 | 第49-51页 |
| ·模板强度与挠度计算 | 第51-52页 |
| ·内钢楞与对拉螺栓计算 | 第52-56页 |
| 5 重庆大学ICT中心工程实践应用 | 第56-70页 |
| ·工程概况 | 第56-57页 |
| ·施工准备 | 第57-62页 |
| ·配合比设计 | 第57-58页 |
| ·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 | 第58-62页 |
| ·钢筋的材料、加工与绑扎 | 第62-64页 |
| ·钢筋的材料与加工 | 第62页 |
| ·钢筋的绑扎与预埋件的安装 | 第62-63页 |
| ·钢筋的质量检查 | 第63-64页 |
| ·模板安装与拆除 | 第64页 |
| ·混凝土浇筑工艺 | 第64-66页 |
| ·浇筑前准备 | 第64-65页 |
| ·施工缝留置 | 第65页 |
| ·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求 | 第65-66页 |
| ·混凝土养护 | 第66-68页 |
| ·预埋内循环冷却管 | 第66-67页 |
| ·铺设保温材料 | 第67-68页 |
| ·混凝土养护时间 | 第68页 |
| ·现场温度监测 | 第68-69页 |
| ·工程实施效果 | 第69-70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致 谢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