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研究

前言第1-11页
第一章 油气富集成藏的地质背景第11-27页
 第一节 构造特征及其演化第11-18页
 第二节 沉积环境及其演化特征第18-27页
第二章 油气藏形成条件第27-81页
 第一节 源岩条件及评价第27-39页
 第二节 储集条件及评价第39-43页
 第三节 盖层条件及评价第43-60页
 第四节 断层封闭性评价第60-71页
 第五节 圈闭条件及评价第71-77页
 第六节 油气运聚条件第77-81页
第三章 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第81-88页
 第一节 油气藏类型第81-83页
 第二节 油气分布规律第83-88页
第四章 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因素分析第88-107页
 第一节 反转构造带是油气成藏的有利构造区第88-89页
 第二节 构造传递带是油气成藏的有利构造第89-90页
 第三节 扇三角洲和浊积扇是油气成藏的有利环境第90-91页
 第四节 源盖匹配关系控制油气聚集层位与数量第91-96页
 第五节 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是主要的储集岩性第96页
 第六节 断裂控制着油气运聚成藏与分布层位第96-105页
 第七节 位于生烃灶内及其附近的油气运移路径的汇聚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第105页
 第八节 圈闭只有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或是油气运移的指向上,才能聚集成藏第105页
 第九节 反向高断块和断背斜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第105-107页
第五章 油气成藏期次及成藏模式研究第107-119页
 第一节 油气成藏期次的确定第107-112页
 第二节 油气成藏模式第112-119页
第六章 有利勘探区及靶区预测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6页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工作及发表的论文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个高精度单元的分析和Stokes问题的二阶格式
下一篇:若干实物粒子体系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