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的基本认识 | 第13-27页 |
第一节 中间业务风险的内涵及特点 | 第13-17页 |
一、中间业务风险的内涵 | 第15-16页 |
二、中间业务风险的特点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中间业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17-18页 |
一、中间业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 第17-18页 |
二、中间业务风险产生的渠道 | 第18页 |
第三节 中间业务风险的类别 | 第18-22页 |
一、信用风险 | 第19页 |
二、操作风险 | 第19-20页 |
三、信誉风险 | 第20页 |
四、市场风险 | 第20-21页 |
五、流动性风险 | 第21页 |
六、法律风险 | 第21-22页 |
第四节 商业银行各类中间业务的风险特性比较 | 第22-25页 |
一、各类中间业务的风险程度比较 | 第22-24页 |
二、几种典型中间业务的风险分析 | 第24-25页 |
第五节 中间业务风险的影响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 | 第27-44页 |
第一节 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基本模式 | 第27-33页 |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模式 | 第27-28页 |
二、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模式 | 第28-32页 |
三、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经验 | 第33-37页 |
一、明晰的风险管理战略及组织框架 | 第33-34页 |
二、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型 | 第34页 |
三、适宜的法律制度环境 | 第34-37页 |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7-44页 |
一、欠缺中间业务的法律保障制度 | 第38-41页 |
二、缺乏完整独立的中间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 第41页 |
三、中间业务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 第41-42页 |
四、定性的经验分析多,定量的科学分析少 | 第42页 |
五、中间业务的会计制度及信用评估制度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 第42页 |
六、缺乏一支复合型、专家型的中间业务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案例分析 | 第44-55页 |
第一节 银行信用卡业务案例分析 | 第44-46页 |
一、案情介绍 | 第44页 |
二、案例评析 | 第44-45页 |
三、本案启示 | 第45-46页 |
四、小结 | 第46页 |
第二节 银行信用证业务案例分析 | 第46-50页 |
一、案情介绍 | 第46-47页 |
二、案例评析 | 第47-48页 |
三、本案启示 | 第48-49页 |
四、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节 网上银行业务案例分析 | 第50-55页 |
一、案情介绍 | 第50页 |
二、案例评析 | 第50-51页 |
三、本案启示 | 第51-52页 |
四、小结 | 第52-55页 |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监控 | 第55-66页 |
第一节 对中间业务风险监控体系的设想 | 第55-60页 |
一、发挥监管当局的作用,强化外部监督 | 第55-57页 |
二、健全对中间业务风险的内部控制 | 第57-58页 |
三、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 | 第58-59页 |
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和制度 | 第59-60页 |
五、根据各类中间业务风险程度,对分支机构进行经营授权管理 | 第60页 |
六、运用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新技术 | 第60页 |
第二节 各类中间业务风险的控制 | 第60-66页 |
一、信用风险的控制 | 第61-62页 |
二、操作风险的控制 | 第62页 |
三、信誉风险的控制 | 第62页 |
四、市场风险的控制 | 第62-63页 |
五、流动性风险的控制 | 第63-64页 |
六、法律风险的控制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