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氮微生物制剂的研制
前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氮素污染与危害 | 第10-11页 |
·氮素循环 | 第10页 |
·氮素污染的来源 | 第10页 |
·氮素污染的危害 | 第10-11页 |
·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生物脱氮技术的新进展 | 第12-15页 |
·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进展 | 第15-18页 |
·包埋法 | 第16-17页 |
·吸附法 | 第17页 |
·联合固定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亚硝酸细菌的菌种筛选及培养条件确定 | 第18-25页 |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1页 |
·亚硝酸细菌的富集培养 | 第19页 |
·亚硝酸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19页 |
·接种种型的选择 | 第19页 |
·亚硝酸细菌高密度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19-20页 |
·亚硝酸细菌的高密度培养 | 第20-21页 |
·亚硝酸细菌的富集培养、高密度培养的效果评价 | 第21页 |
·测定方法 | 第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4页 |
·亚硝酸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 第21页 |
·接种种型的选择结果 | 第21-22页 |
·亚硝酸细菌高密度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 | 第22-23页 |
·高密度培养条件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亚硝酸细菌富集培养、高密度培养效果评价 | 第24页 |
·结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亚硝化型反硝化菌菌种筛选及培养条件的确定 | 第25-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反硝化细菌的富集培养 | 第25页 |
·高活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 第25页 |
·接种种型筛选 | 第25页 |
·高效生物脱氮菌株的高密度培养条件的选择 | 第25-26页 |
·最适条件下的高密度培养 | 第26页 |
·测定方法 | 第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高效生物脱氮菌种的筛选 | 第26-27页 |
·高效生物脱氮接种种型和条件选择 | 第27-28页 |
·脱氮条件的选择结果 | 第28-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固定化脱氮微生物的研究 | 第31-41页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脱氮微生物固定化小球的制备 | 第31-32页 |
·包埋条件的确定 | 第32页 |
·包埋菌体类型与浓度的确定 | 第32-33页 |
·固定化对脱氮微生物活力的影响 | 第33页 |
·pH值对固定化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33页 |
·温度对固定化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33页 |
·有机碳源浓度对单级生物脱氮过程的影响 | 第33页 |
·溶解氧对单级生物脱氮过程的影响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不同条件下包埋菌体的结果 | 第34页 |
·包埋菌体类型与浓度的结果 | 第34-37页 |
·固定化对脱氮微生物活力的影响 | 第37页 |
·pH值对固定化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37-38页 |
·温度对固定化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38-39页 |
·有机碳源浓度对生物脱氮过程的影响 | 第39页 |
·溶解氧对单级生物脱氮过程的影响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固定化脱氮微生物处理实际城市污水 | 第41-44页 |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试验装置 | 第41页 |
·固定化脱氮微生物除氮工艺 | 第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固定化脱氮微生物颗粒在反应器中的物理特性 | 第42页 |
·固定化脱氮微生物小球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 | 第42-44页 |
第六章 小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