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违约制度研究
| 绪论 | 第1-13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 二、预期违约制度的内涵 | 第9-10页 |
| 三、当前关于预期违约制度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第一章 预期违约制度的产生 | 第13-18页 |
| 一、英美法系判例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 第13-16页 |
| 二、大陆法系中的不安抗辩权制度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预期违约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8-30页 |
| 一、预期违约制度的合同概念基础 | 第18-20页 |
| 二、预期违约制度以合同法诚信原则为基础 | 第20-22页 |
| 三、预期违约制度的理论价值 | 第22-25页 |
| 四、预期违约制度的法律价值与经济分析 | 第25-30页 |
| 第三章 预期违约制度的特征及法律救济 | 第30-35页 |
| 一、预期违约的基本特征 | 第30-31页 |
| 二、明示预期违约的法律构成及法律救济 | 第31-33页 |
| 三、默示预期违约的法律构成及法律救济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预期违约的法律后果 | 第35-41页 |
| 一、明示毁约的法律后果 | 第35-38页 |
| 二、默示毁约的法律后果 | 第38-41页 |
| 第五章 预期违约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41-47页 |
| 一、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的比较 | 第41-43页 |
| 二、预期违约与实际违约的比较 | 第43-44页 |
| 三、预期违约与拒绝履行的比较 | 第44-47页 |
| 第六章 《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47-52页 |
| 一、预期违约制度全面立法的现实必要性 | 第47-49页 |
| 二、预期违约制度全面立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49-52页 |
| 结论 | 第52-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后记 | 第57-58页 |
| 声明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