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当事人质证程序之价值取向 | 第1-15页 |
第一节 当事人质证程序体现了程序公正 | 第9-14页 |
一、 程序公正理念考源及其标准 | 第9-11页 |
二、 当事人质证程序充分体现了对程序公正目标的追求 | 第11-14页 |
第二节 当事人质证程序有利于实现实体公正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当事人质证模式比较及我国质证模式设想 | 第15-27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当事人质证模式 | 第15-20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当事人质证模式 | 第20-21页 |
第三节 两种模式的比较 | 第21-23页 |
第四节 我国当事人质证模式的设想 | 第23-27页 |
第三章 我国当事人质证制度的现状与思考 | 第27-56页 |
第一节 当事人质证原则 | 第27-32页 |
一、 当事人质证应当坚持当事人平等、法官中立及直接言词的原则。 | 第27-29页 |
二、 当事人质证与证据辩论主义 | 第29-32页 |
第二节 当事人质证的主体 | 第32-35页 |
第三节 当事人质证的对象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当事人质证的内容 | 第36-40页 |
一、 证据的客观性 | 第36-37页 |
二、 证据的关联性 | 第37-38页 |
三、 证据的合法性 | 第38-40页 |
第五节 当事人质证的顺序 | 第40-44页 |
一、 阶段顺序 | 第41页 |
二、 主体顺序 | 第41-42页 |
三、 客体顺序 | 第42-44页 |
第六节 当事人质证的方式 | 第44-50页 |
一、 当事人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所行使的发问权 | 第44-45页 |
二、 对证人进行询问的方式 | 第45-47页 |
三、 询问证人的适用规则--对证人的隔离及证人之间的对质 | 第47-48页 |
四、 关于对实物证据的质证 | 第48-49页 |
五、 关于质证的方法 | 第49-50页 |
第七节 公开质证的例外规则 | 第50-51页 |
第八节 当事人质证的相关问题 | 第51-56页 |
一、 关于在证据交换过程中认可的证据效率问题 | 第51-52页 |
二、 关于专家辅助人质证问题 | 第52-54页 |
三、 关于质证笔录的有关问题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