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第1章 科学道德失范及其表现形式 | 第9-18页 |
·科学道德规范 | 第9-11页 |
·科学道德失范的界定 | 第11-13页 |
·科学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 | 第13-16页 |
·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 | 第13-14页 |
·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 第14页 |
·对成果进行夸张评价和宣传 | 第14-15页 |
·同行评议中某些评议人弄虚作假 | 第15-16页 |
·成果运用中的失范行为 | 第16页 |
·科学道德失范带来的危害性 | 第16-18页 |
·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第16-17页 |
·破坏了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信任,影响我国科研水平 | 第17页 |
·浪费社会的研究资源,给人民生活带来潜在的危害 | 第17-18页 |
第2章 科学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 第18-30页 |
·科学道德失范的内在原因 | 第19-26页 |
·道德约束力的削弱 | 第19-21页 |
·科学精神的匮乏 | 第21-23页 |
·功利主义的泛滥 | 第23-26页 |
·科学道德失范的外部原因 | 第26-30页 |
·科技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26-28页 |
·科技法规不健全 | 第28-30页 |
第3章 科学道德失范的对策 | 第30-40页 |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 第31-32页 |
·加强科学精神教育,使广大科技工作者真正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 第31页 |
·要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行为置于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 第31-32页 |
·积极倡导科学道德,加强科学技术行为的道德监督 | 第32-35页 |
·要建立健全科学道德规范 | 第32-33页 |
·要加强科学道德监督 | 第33-34页 |
·加强科学道德教育 | 第34-35页 |
·要提倡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自律 | 第35页 |
·建立健全科学法规,用法律制度保证科学技术工作的正常进行 | 第35-38页 |
·要进一步健全法律制度 | 第36-37页 |
·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 第37页 |
·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工作者的法律意识 | 第37-38页 |
·完善科技管理体制,使科研成果评价职业化 | 第38-40页 |
·建立具有独立法人意义的评价型企业,对其评价结果负法律责任 | 第38-39页 |
·以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为职业,系统、深入地研究和改进评价的准确性和质量 | 第39页 |
·把评价型企业纳入国家各职能部门的正规化管理,同时带动相关行业的改革创新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