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5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一 国外文献 | 第10-12页 |
| 二 国内文献 | 第12-13页 |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一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FDI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15-22页 |
| 第一节 FDI影响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理论分析 | 第15-17页 |
| 一 技术差距论 | 第15-16页 |
| 二 周期动态论 | 第16-17页 |
| 三 内部化理论 | 第17页 |
| 第二节 FDI影响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机制分析 | 第17-22页 |
| 一 实现技术进步的方式 | 第17-19页 |
| 二 FDI影响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 | 第19-22页 |
| 第三章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 第22-28页 |
| 第一节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总体情况 | 第22-24页 |
| 第二节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细分行业情况 | 第24-27页 |
| 第三节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趋势分析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现状与测度分析 | 第28-45页 |
|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现状分析 | 第28-33页 |
| 一 中国制造业发展整体情况 | 第28-30页 |
| 二 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分析 | 第30-31页 |
| 三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1-33页 |
|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现状分析 | 第33-38页 |
| 一 中国制造业自主研发的现状 | 第33-35页 |
| 二 中国制造业技术引进的现状 | 第35-36页 |
| 三 中国制造业技术购买的现状 | 第36-37页 |
| 四 中国制造业技术改造的现状 | 第37-38页 |
|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测度 | 第38-45页 |
| 一 技术进步的测度方法 | 第38-39页 |
| 二 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测算及分析 | 第39-45页 |
| 第五章 日本对华FDI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5-53页 |
| 第一节 数据选取及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 第二节 模型设定与分析 | 第46-51页 |
| 一 平稳性检验 | 第46页 |
| 二 协整检验 | 第46-47页 |
| 三 VAR模型的构建 | 第47-48页 |
| 四 VAR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8页 |
| 五 VAR模型下的脉冲响应分析 | 第48-50页 |
| 六 VAR模型下的方差分解分析 | 第50-51页 |
| 第三节 实证分析结论 | 第51-53页 |
| 第六章 日本对华FDI促进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建议 | 第53-57页 |
| 第一节 政府层面 | 第53-55页 |
| 一 优化国内制造业竞争环境 | 第53页 |
| 二 逐步加大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力度 | 第53-54页 |
| 三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第54页 |
| 四 调整引进外资政策 | 第54-55页 |
| 第二节 企业层面 | 第55-57页 |
| 一 加强对制造业人才的重视 | 第55-56页 |
| 二 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 | 第56页 |
| 三 提高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