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 引言 | 第1-11页 |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1-19页 |
| 一. 临床资料 | 第11-14页 |
| (一) 疾病诊断标准 | 第11-13页 |
| (二)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3页 |
| (三) 一般资料 | 第13-14页 |
| 二. 治疗方法 | 第14-15页 |
| (一) 处方设计 | 第14-15页 |
| (二) 分组与用药方法 | 第15页 |
| (三) 疗程 | 第15页 |
| 三. 观察指标与方法 | 第15页 |
| (一) 安全性观测 | 第15页 |
| (二) 疗效性观察 | 第15页 |
| 四. 疗效判断标准 | 第15页 |
| 五. 主要症状和肠黏膜病变轻重分级积分标准 | 第15-16页 |
| 六.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16页 |
| 七. 治疗结果 | 第16-19页 |
| 第二部分 讨论 | 第19-35页 |
| 一. 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19-20页 |
| (一) 免疫学异常 | 第19页 |
| (二) 感染因素 | 第19页 |
| (三) 氧自由基损伤 | 第19-20页 |
| (四) 遗传因素 | 第20页 |
| (五) 精神因素 | 第20页 |
| (六) 环境因素 | 第20页 |
| (七) 其他 | 第20页 |
| 二. 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认识 | 第20-30页 |
| (一) 历史沿革 | 第20-23页 |
| (二) 病机述要 | 第23-24页 |
| (三) 治则治法: | 第24-25页 |
| (四) 清溃汤组方分析 | 第25-30页 |
| 三. 临床效应分析 | 第30-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附录 综述 | 第36-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