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技术在抗震体系与隔震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 ·科学计算可视化概述 | 第6-10页 |
| ·科学计算可视化的含义 | 第6-7页 |
| ·科学计算可视化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 | 第7-8页 |
| ·国内外科学计算可视化现状 | 第8-10页 |
| ·隔震体系概述 | 第10-11页 |
| ·将VISC技术引入结构地震动力分析的重要意义 | 第11-12页 |
| ·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概述 | 第12-14页 |
| ·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可视化分析的基本思想 | 第14-17页 |
| ·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可视化功能 | 第14-15页 |
| ·软件开发的方法与过程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隔震结构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7-25页 |
| ·建立隔震结构的模型 | 第17-19页 |
| ·建立隔震体系的力学模型 | 第17页 |
| ·建立隔震体系的计算模型 | 第17-19页 |
| ·建立隔震体系的恢复力模型 | 第19页 |
| ·隔震体系的动力分析计算方法 | 第19-24页 |
| ·时程分析法 | 第19-20页 |
| ·Wilson-θ法 | 第20-23页 |
| ·Matlab简介 | 第23页 |
| ·程序设计流程与流程图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隔震体系交互仿真程序的分析与设计 | 第25-35页 |
| ·结构地震动力分析的可视化系统组成 | 第25-26页 |
| ·程序设计的原则与特点 | 第26-27页 |
| ·设计原则 | 第26页 |
| ·设计特点 | 第26-27页 |
| ·结构抗震可视化仿真系统的设计 | 第27-35页 |
| ·程序的系统模型及功能模型的设计 | 第27-30页 |
| ·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法 | 第30-33页 |
| ·界面设计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结构动力反应可视化系统的算法与实现 | 第35页 |
| ·实现可视化系统的算法 | 第35-47页 |
| ·三维物体的表示方法 | 第35-36页 |
| ·结构抗震可视化分析的图形技术 | 第36-47页 |
| ·可视化系统算法的实现 | 第47-35页 |
| ·可视化设计中计算机语言的选择 | 第47-48页 |
| ·MATLAB对算法的实现 | 第48-51页 |
|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 第51-35页 |
| 第五章 可视化结构抗震系统的实例分析 | 第35-62页 |
| ·可视化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界面 | 第54-56页 |
| ·输入界面图 | 第54页 |
| ·输出界面图 | 第54-56页 |
| ·算例检验与分析 | 第56-61页 |
| ·输入算例的特点 | 第56页 |
| ·部分时程分析计算结果 | 第56-58页 |
| ·时程曲线图与结构位移图 | 第58-61页 |
| ·分析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附录 | 第66-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