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旨 | 第1-4页 | 
| 英文论旨 | 第4-5页 | 
| 引论 | 第5页 | 
| 第一章 交合点上的筚路蓝缕之舟——“五四”现代情诗 | 第5-11页 | 
| 第一节 叛逆的新变与潜在的承续 | 第6-8页 | 
| 第二节 初沐西风的古典园林里的个体风景 | 第8-11页 | 
| 第二章 新诗与旧诗之间的艺术鹊桥:“新月”情诗 | 第11-17页 | 
| 第一节 “新月”诗人情诗的整体美学指向 | 第11-14页 | 
| 第二节 稚子之韵的志摩情诗 | 第14-17页 | 
| 第三章 黯淡生命的历史避寓:颓废言情 | 第17-22页 | 
| 第一节 横向引借的偏离和纵向潜行的延继 | 第17-18页 | 
| 第二节 颓废情诗的美感世界 | 第18-22页 | 
| 第四章 象约境深的忧姹之音:深层的古典梦回 | 第22-32页 | 
| 第一节 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中期的情诗概貌 | 第22-25页 | 
| 第二节 望舒情诗的柔婉郁结 | 第25-27页 | 
| 第三节 何其芳“镜花水月”情趣中的绮丽之歌 | 第27-29页 | 
| 第四节 卞之琳气敛神藏的智性情诗 | 第29-32页 | 
| 第五章 战神放逐爱神时代的恋情之园 | 第32-43页 | 
| 第一节 烽火映照下的情诗创作 | 第32-33页 | 
| 第二节 心灵的幽息 视界的烟霏 | 第33-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附言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