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30页 |
1.1 荧光技术基础 | 第10-13页 |
1.1.1 荧光技术基本理论 | 第10-11页 |
1.1.2 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 | 第11-12页 |
1.1.3 Stokes位移 | 第12页 |
1.1.4 Kasha规则 | 第12-13页 |
1.2 荧光基本技术 | 第13-19页 |
1.2.1 荧光猝灭 | 第13-14页 |
1.2.2 荧光偏振 | 第14-16页 |
1.2.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 第16-17页 |
1.2.4 激基缔合物生成 | 第17页 |
1.2.5 溶剂效应 | 第17-19页 |
1.2.6 小结 | 第19页 |
1.3 表面单层及多层组装膜的研究进展 | 第19-29页 |
1.3.1 有机小分子组装单膜 | 第20-21页 |
1.3.2 有机硅衍生物在羟基表面的组装 | 第21-22页 |
1.3.3 金属表面的组装 | 第22-25页 |
1.3.4 聚电解质在基质表面的组装 | 第25-27页 |
1.3.5 胶体颗粒在基质表面的组装 | 第27页 |
1.3.6 复杂的混合组装 | 第27-28页 |
1.3.7 其它自组装方法 | 第28页 |
1.3.8 小结 | 第28-29页 |
1.4 论文工作构思 | 第29-30页 |
第二章 芘修饰壳聚糖薄膜的制备及其对硝基甲烷的传感性 | 第30-37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2.2.1 试剂及仪器 | 第30-31页 |
2.2.2 芘磺酰氯的合成(PSC) | 第31页 |
2.2.3 单[6-0-(对-甲基苯磺酸)]-β-环糊精(Ts-β-CD)的合成 | 第31页 |
2.2.4 芘与环糊精修饰壳聚糖膜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5 荧光检测 | 第32页 |
2.3 膜的光谱表征 | 第32-35页 |
2.3.1 功能化膜表面的激光拉曼光谱研究 | 第32-33页 |
2.3.2 膜的荧光光谱研究 | 第33-35页 |
2.4 讨论 | 第35-36页 |
2.4.1 功能膜的制备 | 第35页 |
2.4.2 膜的传感特性 | 第35-36页 |
2.5 结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芘在石英片上的固定化及其荧光行为的研究 | 第37-44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芘功能化的石英玻璃膜的制备 | 第37-39页 |
3.2.1 石英玻片表面的活化 | 第37-38页 |
3.2.2 膜的功能化 | 第38页 |
3.2.3 荧光检测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3.4.1 PSC在石英片上的固定化 | 第39-40页 |
3.4.2 膜表面Py存在状态的荧光光谱研究 | 第40页 |
3.4.3 膜表面Py存在状态的荧光猝灭研究 | 第40-42页 |
3.4.4 膜表面Py存在状态的荧光各向异性研究 | 第42-43页 |
3.5 膜对亚石肖酸根的敏感特性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阳离子荧光敏感器的器件化研究 | 第44-51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44-45页 |
4.2.2 敏感器分子化合物(NT)的合成及器件制备 | 第45-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49页 |
4.3.1 石英玻片上的分子组装和超薄膜的形成 | 第46页 |
4.3.2 修饰后石英玻片的荧光光谱和在不同阳离子存在条件下荧光光谱的变化 | 第46-49页 |
4.4 结论 | 第49-51页 |
总结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