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中汇率制度的选择
内容提要 | 第1-2页 |
英文摘要 | 第2-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6页 |
1.1 汇率制度的概念 | 第6-7页 |
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认的汇率制度 | 第7-8页 |
1.3 国际汇率制度的趋势 | 第8-14页 |
1.3.1 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 | 第8-11页 |
1.3.2 各国选择汇率制度的趋势 | 第11-14页 |
1.4 小结 | 第14-16页 |
第2章 中国的汇率制度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26页 |
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汇率制度 | 第16-19页 |
2.2 中国汇率制度的实质 | 第19-21页 |
2.2.1 汇率波动的实际情况 | 第19-20页 |
2.2.2 从汇率的形成机制角度看汇率制度的实质 | 第20-21页 |
2.3 中国汇率制度的缺陷 | 第21-25页 |
2.3.1 均衡汇率的确定问题 | 第21-24页 |
2.3.2 固定汇率的成本问题 | 第24-25页 |
2.3.3 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风险问题 | 第25页 |
2.4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中国汇率制度面临的新问题 | 第26-37页 |
3.1 对现存汇率决定机制的冲击 | 第26-27页 |
3.2 固定汇率制将削弱货币政策的效力 | 第27-30页 |
3.2.1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第27-29页 |
3.2.2 永恒的三角形 | 第29-30页 |
3.3 固定汇率制加强了金融的脆弱性 | 第30-32页 |
3.4 资本流入在固定汇率制下带来的冲击 | 第32-33页 |
3.5 案例分析:汇率制度在东亚货币危机的作用 | 第33-36页 |
3.6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选择浮动汇率制的局限 | 第37-43页 |
4.1 中国汇率制度理论上的选择 | 第37-38页 |
4.2 选择浮动汇率制的局限 | 第38-42页 |
4.2.1 转型经济中中国汇率具有易变性 | 第39-41页 |
4.2.2 浮动汇率制优点的前提在中国难以满足 | 第41-42页 |
4.3 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 第43-57页 |
5.1 汇率目标区理论 | 第43-47页 |
5.1.1 汇率目标区涵义及“威廉姆森方案” | 第43-44页 |
5.1.2 克鲁格曼的汇率目标区理论及模型 | 第44-46页 |
5.1.3 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模型的特点 | 第46-47页 |
5.2 汇率目标区对中国的适用性 | 第47-53页 |
5.2.1 理论上的修正和拓展 | 第48页 |
5.2.2 人民币中心汇率和波幅的确定 | 第48-53页 |
5.2.2.1 人民币中心汇率的确定 | 第49-52页 |
5.2.2.2 人民币汇率波幅的确定 | 第52-53页 |
5.2.3 汇率目标区理论的缺陷 | 第53页 |
5.3 其它过渡措施 | 第53-56页 |
5.3.1 改革结售汇制度 | 第54页 |
5.3.2 改革外汇市场 | 第54-55页 |
5.3.3 完善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 | 第55页 |
5.3.4 完善资本账户的管理 | 第55-56页 |
5.4 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注释 | 第58-6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3-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