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专家证据概述 | 第9-14页 |
| 第一节 专家证据的基本特点 | 第9-10页 |
| 一、专家证据内容的专业性——与普通证人证言相比较 | 第9-10页 |
| 二、专家证据的当事人主义——与大陆法系的鉴定结论相比较 | 第10页 |
| 第二节 专家证人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0-14页 |
| 一、早期法庭中使用“专家”的方式 | 第11-13页 |
| 二、现代专家证人的成型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形成与发展 | 第14-37页 |
| 第一节 19 世纪时期对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初步探索 | 第14-16页 |
| 一、确立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缘由 | 第14-15页 |
| 二、“最终争点”规则的运用 | 第15-16页 |
| 第二节 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确立及发展 | 第16-37页 |
| 一、弗赖依(Fyre)规则的确立 | 第17-22页 |
| 二、1975 年《联邦证据规则》(Federal Rules of Evidence) | 第22-28页 |
| 三、道伯特(Daubert)标准的确立 | 第28-32页 |
| 四、锦湖轮胎(Kumho Tire)案与道伯特规则的明确化 | 第32-34页 |
| 五、《联邦证据规则》第702 条的修订 | 第34-37页 |
| 第三章 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现状及特点 | 第37-42页 |
| 第一节 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宽松化 | 第37-38页 |
| 一、可采性规则宽松化的表现 | 第37页 |
| 二、可采性规则宽松化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专家证据可采性审查的严厉化 | 第38-40页 |
| 一、可采性审查严厉化的表现 | 第38-39页 |
| 二、可采性审查严厉化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 第三节 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适用上的不统一性 | 第40-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