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籽粒总淀粉和β-葡聚糖含量的QTL分析
缩略语表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8-21页 |
·大麦重要性 | 第8-9页 |
·大麦籽粒淀粉 | 第9-15页 |
·形态特征 | 第9-10页 |
·糊化特性 | 第10-11页 |
·凝胶和回生 | 第11-12页 |
·淀粉水解 | 第12-13页 |
·大麦籽粒淀粉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 第13页 |
·大麦籽粒淀粉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 第13-14页 |
·大麦籽粒淀粉的遗传与环境研究 | 第14页 |
·大麦籽粒淀粉的定位及功能研究 | 第14-15页 |
·大麦籽粒β-葡聚糖 | 第15-18页 |
·β-葡聚糖的结构 | 第16页 |
·β-葡聚糖的提取与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大麦籽粒β-葡聚糖品种和环境差异 | 第17页 |
·大麦籽粒β-葡聚糖与品质及农艺性状的相关 | 第17页 |
·大麦籽粒β-葡聚糖遗传及定位研究 | 第17-18页 |
·QTL 定位的基本方法 | 第18-19页 |
·数量性状位点 (QTL)作图研究 | 第18页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8页 |
·亲本的选择 | 第18页 |
·作图群体的选择 | 第18-19页 |
·群体大小 | 第19页 |
·遗传标记的选择与类型 | 第19页 |
·数量性状 QTL 定位 | 第19-20页 |
·QTL 作图原理及 QTL 定位的必要条件 | 第19-20页 |
·QTL 的定位方法 | 第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材料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4页 |
·田间试验 | 第21页 |
·田间考察指标 | 第21页 |
·大麦籽粒各项指标的测定 | 第21-23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3页 |
·亲本及群体的多态性分子标记筛选 | 第23页 |
·遗传图谱 | 第23页 |
·相关性状基因定位 | 第23-24页 |
3 结果 | 第24-41页 |
·大麦籽粒总淀粉 | 第24-31页 |
·大麦籽粒总淀粉表型分析 | 第24-28页 |
·大麦籽粒总淀粉的 QTL 分析 | 第28-31页 |
·大麦籽粒β-葡聚糖 | 第31-39页 |
·大麦籽粒β-葡聚糖表型分析 | 第31-35页 |
·大麦籽粒β-葡聚糖的 QTL 分析 | 第35-39页 |
·部分农艺性状考察 | 第39-41页 |
·农艺性状的表现 | 第39-40页 |
·农艺性状与总淀粉和β-葡聚糖含量的相关分析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5页 |
·DH 群体的选择 | 第41页 |
·大麦总淀粉和β-葡聚糖含量的基因型和环境变异 | 第41页 |
·QTL 定位的一致性 | 第41-42页 |
·QTL 与环境 | 第42-44页 |
·QTL 的一因多效性 | 第44-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基金资助 | 第5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