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一、研究意义及研究价值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1页 |
(一) 贫困问题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二) 甘南州扶贫开发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拟突破的重点问题及主要创新点 | 第11-12页 |
(一) 拟突破的重点问题 | 第11页 |
(二) 主要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扶贫开发的基本理论与主要实践 | 第12-20页 |
一、关于贫困的基本理论 | 第12-17页 |
(一) 贫困的概念界定和贫困产生的主要原因 | 第12-14页 |
(二) 国内外有关贫困研究的主要理论 | 第14-17页 |
二、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实践 | 第17-20页 |
(一) 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典型模式 | 第17-19页 |
(二) 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甘南藏族自治州及其扶贫开发的概况 | 第20-36页 |
一、甘南藏族自治州概况 | 第20-23页 |
(一) 自然环境 | 第20-21页 |
(二) 经济条件 | 第21-22页 |
(三) 社会文化状况 | 第22-23页 |
二、甘南藏族自治州贫困概况 | 第23-26页 |
(一) 生态环境严峻,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 第23-24页 |
(二) 扶贫开发成本较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 第24页 |
(三) 返贫人口数量增加,消除贫困难度加大 | 第24页 |
(四) 贫困扶持标准较低,效益目标实现困难 | 第24-25页 |
(五) 劳动力的素质较低,自我发展能力有限 | 第25页 |
(六) 优惠政策特殊性差,扶贫资金投入不足 | 第25页 |
(七) 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生态与增收矛盾突出 | 第25-26页 |
三、改革开放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扶贫开发概况 | 第26-33页 |
(一) 1978-1984年的救济式扶贫阶段 | 第26页 |
(二) 1985-1994年的全面扶贫阶段 | 第26-32页 |
(三) 1994-2000年的扶贫攻坚阶段 | 第32-33页 |
(四) 2001-2010年的新时期扶贫开发阶段 | 第33页 |
四、甘南藏族自治州扶贫开发取得的主要成就 | 第33-36页 |
(一) 经济结构获得优化,贫困程度逐步缓解 | 第34页 |
(二) 基础设施得以改善,社会事业有序改良 | 第34-35页 |
(三) 劳务培训得到扩充,人口素质稳步改善 | 第35页 |
(四) 扶贫方式有所创新,帮扶格局不断优化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甘南藏族自治州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46页 |
一、基础设施建设供给对贫困农户的有效影响不足 | 第36-37页 |
二、农牧区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严峻的制约因素 | 第37-39页 |
(一) 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 第38页 |
(二) 农牧区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 | 第38-39页 |
三、劳动力素质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 第39-41页 |
(一) 身体素质比较差 | 第40页 |
(二) 文化素质比较低 | 第40-41页 |
(三) 科技素养比较弱 | 第41页 |
(四) 思想观念较落后 | 第41页 |
四、基础教育水平落后阻碍了扶贫开发的推进 | 第41-42页 |
五、非正式制度的消极因素弱化着反贫困措施的效益 | 第42-46页 |
(一) 宗教教育与国民教育的调适不足 | 第43页 |
(二) 消费方式与积累诉求的矛盾明显 | 第43-44页 |
(三) 商品经济与市场化观念淡薄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加强和改善甘南藏族自治州扶贫开发的对策探讨 | 第46-51页 |
一、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 | 第46-47页 |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改善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 | 第47页 |
三、努力发展特色经济,转变贫困地区的发展方式 | 第47-48页 |
四、积极实施生态保护,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 第48-49页 |
五、极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