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城市近郊风景区游憩功能研究--以重庆市南—南风景名胜区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图表目录第11-13页
1 绪论第13-21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4页
     ·城市近郊风景区第13页
     ·闲暇、游憩与旅游第13-14页
   ·研究背景第14-16页
     ·我国城市近郊风景区建设现状第14-15页
     ·我国游憩发展的现状第15-16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页
     ·研究的目的第16页
     ·研究的意义第16页
   ·研究方法与实施框架第16-21页
     ·研究方法与步骤第16-17页
     ·论文实施框架第17-21页
2 城市近郊风景区游憩功能变迁第21-48页
   ·城市近郊风景区游憩功能变迁的原因第21-26页
     ·风景区与城市关系的变化第21-23页
     ·使用人群的变化第23-24页
     ·生活方式的变化第24-26页
   ·城市近郊风景区游憩活动的变化第26-34页
     ·数量的变化第26-27页
     ·类型的变化第27-30页
     ·时间分布的变化第30-31页
     ·空间分布的变化第31-33页
     ·出游方式的变化第33-34页
   ·游憩变化对风景区的影响第34-37页
     ·核心景区压力增大第34-36页
     ·生态保护压力增大第36页
     ·引起风景区空间结构变化第36-37页
   ·游憩变化影响下风景区的发展趋势第37-47页
     ·南京市钟山风景区实例研究第37-42页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实例研究第42-47页
     ·成为城市游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47页
     ·兼具城市公园的部分功能第47页
     ·成为重要的城市周末游憩地第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3 实例研究第48-94页
   ·重庆市南—南风景区概况第48-51页
     ·重庆市南-南风景区区位特征第48-49页
     ·重庆市南-南风景名胜区自然特征第49-50页
     ·重庆市南-南风景区历史文化背景第50-51页
     ·重庆市南-南风景名胜区在城市游憩中的地位第51页
   ·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及其对南-南风景区的影响第51-79页
     ·陪都时期(1937-1949)第53-57页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第57-62页
     ·改革开放至直辖前(1978-1997)第62-67页
     ·直辖至今第67-79页
   ·城市发展对南-南风景区游憩功能的影响第79-86页
     ·南-南风景区与城市关系的变化第79-84页
     ·到访者变化对游憩活动类型的影响第84-85页
     ·生活方式的影响第85页
     ·城市发展对风景资源的影响第85-86页
   ·重庆市南山植物园游憩现状调研与分析第86-91页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取第86-87页
     ·游憩活动类型特征第87-88页
     ·游憩时间分布第88页
     ·游憩者出行方式第88-89页
     ·参与游憩时同伴的选择第89页
     ·游憩活动空间分布特征第89-91页
     ·重庆市南山植物园游憩现状小结第91页
   ·本章小结第91-94页
     ·重庆市南-南风景名胜区游憩发展中的优势第92页
     ·重庆市南-南风景名胜区游憩发展中的不足第92-94页
4 城市近郊风景区游憩功能组织原则与对策第94-108页
   ·城市近郊风景区游憩功能组织原则第94-96页
     ·成为城市游憩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第94页
     ·必须在严格保护的框架内发展第94页
     ·以综合适宜性分析为依据进行项目设置第94-95页
     ·通过游线的安排整合资源满足多样化的游憩需求第95页
     ·提倡在景区内组织多样的社会、科学、文化活动以提高参与性第95-96页
   ·城市近郊风景区游憩功能组织对策第96-107页
     ·综合适宜性分析框架第96-98页
     ·应对游憩活动数量增加的对策第98-99页
     ·应对游憩活动类型变迁的对策第99-100页
     ·应对游憩时间分布变化的对策第100-102页
     ·应对游憩空间分布变化的对策第102-104页
     ·应对游憩者变化的对策第104-105页
     ·加强风景区与城市联系的对策第105-106页
     ·应对游憩变化居民社会调控的对策第106-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5 结语第108-110页
   ·反思第108页
   ·展望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4页
附录第114-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主城区廉租房社区外部空间设计初探
下一篇:我国城市综合性公园开放后设计理念更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