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住宅供给的法律制度完善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城镇住宅供给的制度概述 | 第11-18页 |
一、城镇住宅供给的论述基础 | 第11-12页 |
(一) 城镇地域范围内的住宅供给 | 第11页 |
(二) 制度意义上的住宅供给 | 第11页 |
(三) 调控手段意义上的住宅供给 | 第11-12页 |
二、城镇住宅供给的制度概况 | 第12-16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 制度分析 | 第14-15页 |
(三) 制度特点 | 第15-16页 |
三、完善住宅供给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一) 有利于优化商品房市场 | 第16-17页 |
(二) 有利于引导潜在需求实现 | 第17页 |
(三) 有利于城市整体规划 | 第17-18页 |
第二部分 城镇住宅供给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18-25页 |
一、宪法基础 | 第18-21页 |
(一) 住宅权的提出 | 第18-19页 |
(二) 国家保障住宅权的实现 | 第19-21页 |
二、经济法基础 | 第21-25页 |
(一) 调整商品房供给 | 第22-23页 |
(二) 实现住房的社会保障 | 第23-25页 |
第三部分 我国城镇住宅供给制度的历史及现状 | 第25-33页 |
一、背景考量 | 第25-26页 |
二、历史发展 | 第26-27页 |
三、特点和规律评析 | 第27-29页 |
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一) 现状 | 第29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第四部分 国外城镇住宅供给法律制度的经验和启示 | 第33-36页 |
一、国外经验借鉴 | 第33-35页 |
(一) 英国 | 第33-34页 |
(二) 新加坡 | 第34-35页 |
二、国外经验总评 | 第35-36页 |
第五部分 完善我国城镇住宅供给的法律制度构想 | 第36-53页 |
一、基本原则 | 第36-37页 |
(一) 市场化为主 | 第36页 |
(二) 政府负责下的多方主体参与 | 第36-37页 |
(三) 细化需求 | 第37页 |
(四) 在动态中追求均衡 | 第37页 |
二、立法保障与立法构想 | 第37-41页 |
(一) 立法保障 | 第37-38页 |
(二) 立法构想 | 第38-41页 |
三、城镇住宅供给法律制度配套机制的建立 | 第41-42页 |
(一) 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 第41-42页 |
(二) 监测预警机制 | 第42页 |
(三) 个人信用体系 | 第42页 |
四、管理体制的重塑 | 第42-44页 |
(一) 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 | 第42-43页 |
(二) 专业运作机构的设立及其职能 | 第43-44页 |
五、完善我国城镇住宅供给的法律制度的具体措施 | 第44-53页 |
(一) 商品房 | 第45-48页 |
(二) 经济适用房 | 第48-50页 |
(三) 廉租房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