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武器工业论文--弹药、引信、火工品论文--弹药论文--火箭弹(无控火箭弹)论文

脉冲发动机提供控制力的火箭弹弹道修正理论及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图表目录第12-16页
符号及缩略语表第16-19页
1 绪论第19-29页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9页
   ·弹道修正技术概述第19-20页
   ·利用脉冲发动机实现弹道修正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3页
   ·弹道修正执行机构研究现状第23-26页
     ·弹道修正弹发展的必要性及趋势第23页
     ·研究现状第23-25页
     ·四种控制执行机构分析与展望第25-26页
   ·姿态探测技术研究现状第26-28页
     ·惯性导航(INS)技术第26页
     ·卫星导航技术第26-27页
     ·地磁角测量技术第27页
     ·太阳方位角测量技术第27页
     ·无陀螺姿态测量技术第27页
     ·地磁传感器/微惯性器件(MIMU)组合定姿态第27-28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其主要创新点第28-29页
2 弹道修正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第29-34页
   ·系统的组成第29-33页
     ·磁—惯性姿态探测第30页
     ·有控弹道实时解算单元第30-31页
     ·飞行弹体姿态解算单元第31页
     ·脉冲发动机点火控制单元第31页
     ·执行机构第31-32页
     ·弹载计算机第32-33页
   ·系统工作原理第33页
   ·小结第33-34页
3 弹道修正动力学建模第34-48页
   ·模型中主要坐标系及控制力简化第34-41页
     ·坐标系第34-37页
     ·坐标系间的关系及其转换第37-39页
     ·几个角度之间的关系第39-40页
     ·控制力简化第40-41页
   ·弹道修正动力学模型第41-47页
     ·控制力计算及其转换第41-42页
     ·各力及力矩矢量的投影第42-44页
     ·有控制力的弹体飞行动力学模型第44-47页
   ·小结第47-48页
4 磁—惯性姿态探测技术第48-63页
   ·概述第48页
   ·磁—惯性姿态探测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第48-52页
     ·基本组成第48-49页
     ·系统工作原理第49-51页
     ·地磁场数据获取方法第51-52页
   ·姿态解算数学建模第52-56页
     ·描述飞行体姿态的常用坐标系第53页
     ·数学模型第53-56页
   ·仿真与结果分析第56-61页
     ·仿真模型说明第57-58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58-61页
   ·小结第61-63页
5 用落点预测制导律实现火箭弹弹道修正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第63-108页
   ·主要影响射击精度的因素分析及仿真实验条件第63-67页
     ·影响射击精度的主要因素第63-64页
     ·弹道仿真实验条件第64-65页
     ·弹道仿真步骤第65-67页
   ·用弹道航迹制导律(TT)的弹道修正控制方案第67-69页
     ·基本原理第67-68页
     ·偏差矢量(e|-)的获取方法第68-69页
   ·用抛物线比例导航制导律(PAPNG)的弹道修正控制方案第69-74页
     ·基本原理第69-70页
     ·偏差矢量(A|-)的获取方法第70-74页
   ·脉冲发动机点火控制逻辑第74-76页
   ·TT和 PAPNG两种制导律修正效能仿真对比分析第76-87页
     ·TT制导律修正效能仿真分析第76-81页
     ·PAPNG制导律修正效能仿真分析第81-85页
     ·TT制导律与PAPNG制导律修正效能对比分析第85-87页
   ·用落点预测制导律(IPFGL)的弹道修正控制方案第87-95页
     ·概述第87页
     ·基本原理第87-88页
     ·偏差矢量(E|-)的获取方法第88页
     ·修正能力决策表第88-89页
     ·脉冲发动机点火条件第89页
     ·s_w的确定及意义第89-90页
     ·仿真计算与修正效能分析第90-95页
   ·三种制导律(TT、PAPNG、IPFGL)下射击精度对比分析第95-99页
     ·概述第95-96页
     ·射击精度比较和分析第96-99页
   ·落点预测制导律工程实用的研究第99-105页
     ·落点预测制导律解算实时性分析第99-100页
     ·有控六自由度非线性弹道方程组的线性化第100-105页
   ·脉冲发动机最优配置参数确定第105-106页
   ·小结第106-108页
6 弹载计算机原理样机设计第108-114页
   ·弹载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第108-109页
   ·弹载计算机需求分析第109-110页
   ·核心器件的选择第110页
   ·弹载计算机关键硬件设计第110-112页
   ·弹载计算机监控程序设计第112-113页
   ·小结第113-114页
7 结论第114-116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第114-115页
   ·对下一步工作的展望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3页
附录第123-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风暴武器发射动力学理论与仿真研究
下一篇: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炮喷雾燃烧理论及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