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水稻稻曲病人工接种技术及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5页
 1 水稻稻曲病的地理分布与危害第13-15页
   ·水稻稻曲病的地理分布第13-14页
   ·稻曲病的危害第14-15页
 2 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5-18页
   ·稻曲病菌落特征第15-16页
   ·稻曲病的孢子第16-18页
 3 稻曲病的症状第18-19页
 4 稻曲病的发病特点第19-21页
   ·侵染源第19页
   ·侵染时期第19-20页
   ·发病因素第20-21页
     ·品种第20页
     ·气候第20页
     ·栽培第20-21页
 5 水稻稻曲病人工接种第21-22页
   ·稻曲病接种技术的研究第21页
     ·接种方法第21页
     ·接种时期第21页
   ·稻曲病的分级标准第21-22页
 6 稻曲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2-25页
   ·分子标记在病菌群体遗传中的研究第22-24页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第22页
     ·RFLP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第22-23页
     ·AFLP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第23页
     ·ERIC-PCR (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CR)第23页
     ·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第23-24页
     ·ISSR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第24页
   ·稻曲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4-25页
第二章 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第25-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材料第25-26页
     ·供试菌株第25页
     ·供试培养基第25-26页
   ·实验方法第26-28页
     ·不同培养基对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26页
     ·不同温度和 pH 值对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26页
     ·不同培养时间对病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产孢及产毒能力的影响第26页
     ·不同温度和 pH 值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26-27页
     ·不同营养介质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27页
     ·变温处理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27页
     ·不同温度和 pH 值对厚垣孢子萌发的影响第27页
     ·不同营养介质对厚垣孢子萌发的影响第27页
     ·病原菌菌丝、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的致死温度测定第27-28页
     ·不同菌株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第28页
     ·不同菌株分生孢子产孢量及其萌发率的测定第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8-35页
   ·不同培养基对病菌菌落生长的影响第28-29页
   ·不同温度和 pH 值对病菌菌落生长的影响第29页
   ·不同培养时间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及产毒能力的影响第29-30页
   ·不同温度和 pH 值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30-31页
   ·不同营养介质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31页
   ·变温处理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31-32页
   ·不同温度和 pH 值对厚垣孢子萌发的影响第32页
   ·不同营养介质对厚垣孢子萌发的影响第32-33页
   ·病原菌菌丝、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的致死温度测定第33-34页
   ·不同菌株菌落生长速度、分生孢子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第34-35页
 3 讨论第35-37页
第三章 稻曲病人工接种及水稻品种的抗病性测定第37-5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40页
   ·材料第37-38页
     ·供试菌株第37页
     ·供试水稻品种第37页
     ·供试培养基第37页
     ·接种工具和测定仪器第37-38页
   ·实验方法第38-39页
     ·病菌培养第38页
     ·接种体的制备第38页
     ·水稻种植第38页
     ·人工接种及接种后的管理第38-39页
     ·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的田间试验第39页
   ·病情调查第39-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48页
   ·接种体对接种效果的影响第40页
   ·接种浓度对接种效果的影响第40-41页
   ·培养时间对接种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水稻接种时期对接种效果的影响第42-43页
   ·发病条件对接种效果的影响第43页
   ·不同水稻品种的接种效果第43-44页
   ·稻曲病人工接种的发病情况第44-45页
   ·水稻新品种对稻曲病的室内抗性测定与田间抗性测定结果比较第45-46页
   ·水稻品种对稻曲病室内抗性测定结果年份间的比较第46页
   ·水稻育种材料对稻曲病的室内抗性测定和抗性评价第46-48页
 3 讨论第48-50页
第四章 福建省稻曲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0-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0-54页
   ·供试菌株第50页
   ·供试药品及器材第50-51页
     ·供试药品第50页
     ·供试器材第50-51页
   ·菌丝体的培养与收集第51-53页
   ·DNA 的提取第53页
   ·RAPD 分析第53-54页
   ·引物筛选第54页
   ·数据统计和分析第5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4-60页
   ·PCR 扩增结果第54-56页
   ·RAPD 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6-57页
   ·稻曲病菌的 RAPD 标记聚类分析第57-60页
   ·同一地方早稻和晚稻稻曲病菌的 RAPD 标记聚类分析第60页
 3 讨论第60-63页
参考文献第63-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木霉菌制剂研制及其培养基质的资源化利用
下一篇:三种烟粉虱寄生蜂感觉系统及其寄生发育习性的研究